不管是簽訂怎樣的合同,一般情況下都是會受到《合同法》的調整,但要是像勞動方面的合同,則還會受到《勞動合同法》等特殊法律規定的調整。而在《合同法》中具體對合同的訂立規定了一些原則,那么合同法規定的原則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合同法的更被準則,貫穿于整個合同法,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在訂立和履行合同時有以下原則:
(一)平等、自愿自由原則
合同法的平等原則指的是當事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平等,訂立合履行合同兩個方面,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是區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征,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則賴以存在的基礎。合同法的自愿原則,既表現在當事人之間,因一方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也表現在合同當事人與其他人之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愿原則是法律賦予的,同時也受到其他法律規定的限制,是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自愿”。法律的限制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實體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某些物品不得買賣,比如毒品;合同法明確規定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對此當事人不能“自愿”認為有效;國家根據需要下達指令性任務或者國家訂貨任務的,有關法人、其他組織之間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訂立合同,不能“自愿”不訂立。這里講的實體法,都是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涉及社會公共秩序。法律限制的另一方面是程序法的規定。有的法律規定當事人訂立某類合同,需經批準;轉移某類財產,主要是不動產,應當辦理登記手續。那么,當事人依照有關法律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不能“自愿”地不去辦理。
(二)公平、誠實信用正義原則
《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這里講的公平,既表現在訂立合同時的公平,顯失公平的合同可以撤銷;也表現在發生合同糾紛時公平處理,既要切實保護守約方的合法利益,也不能使違約方因較小的過失承擔過重的責任;還表現在極個別的情況下,因客觀情勢發生異常變化,履行合同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重大失衡,公平地調整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誠實信用,主要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誠實,要表里如一,因欺詐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二是守信,要言行一致,不能反復無常,也不能口惠而實不至。三是從當事人協商合同條款時起,就處于特殊的合作關系中,當事人應當恪守商業道德,履行相互協助﹑通知﹑保密等義務。
(三)遵守法律、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該條規定,集中表明二層含義,一是遵守法律(包括行政法規),二是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四) 鼓勵交易原則
合同法主要是調整交易關系的,其一般規則就是規范交易過程并維護交易秩序的基本規律,各類合同制度也是保護正常交換的具體準則。所以,鼓勵交易自然就成為合同法的基本規則。但在合同法的基本原則中,鼓勵交易原則的強制性最弱。當事人約定合同變更的條件、合同解釋的條件、附停止條件等,原則上都應當有效。鼓勵交易原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據此判定當事人的約定有效與否,而在于合同立法時應當貫徹其精神,立法者設計合同無效、合同撤銷、效力待定、合同的履行等制度時,應當盡量承認合同的效力,鼓勵合同的適當履行。當然,鼓勵交易,首先是指應當鼓勵合法、正當的交易;其次、是鼓勵自主自愿的交易,亦即在當事人真實意思一致的基礎上產生的交易;再次,是鼓勵能夠實際履行的交易的。
(五)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
《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該條規定主要適用于合同履行,為什么要寫到合同法第一章一般規定之中,給予高度重視呢?
中國在轉軌時期,由于缺乏搞市場的經驗,管理水平不高,法律意識不強,經濟秩序上有些混亂,合同履行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強調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現實意義很大。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首先是對當事人說的。當事人訂立合同后,應當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違反約定,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行政機關說的。行政機關不得干涉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不得違法變更甚至撕毀當事人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也是對審判機關說的。審判機關應當像遵守法律一樣保護當事人依法訂立的合同。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原則,如果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普遍貫徹,那么,合同這一法律手段,必將大大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1)全面、適當履行的原則
全面、適當履行,是指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包括履行義務的主體、標的、數量、質量、價款或者報酬以及履行的方式、地點、期限等,都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
2)遵循誠實信用的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我國《民法通則》的基本原則,也是《合同法》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原則,它貫穿于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終止等全過程。因此,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要講誠實,要守信用,要善意,當事人雙方要互相協作,合同才能圓滿地履行。
3)公平合理,促進合同履行的原則
合同當事人雙方自訂立合同時起,直到合同的履行、變更、轉讓以及發生爭議時對糾紛的解決,都應當依據公平合理的原則,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善意地履行通知、協助和保密等附隨義務。
4)當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變更合同的原則
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因此,合同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變更合同。《合同法》在若干條款中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合同的變更,分別作了專門的規定。這些規定更加完善了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并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由于不同的法律規定調整的法律關系不同,因此實際規定的原則也是不一樣的,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合同法規定的原則內容,各位可以適當了解一下。而在實際簽訂合同的過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這關系到合同的效力以及當事人權益保護的問題,因此一定不能大意對待。
?非法轉租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關于合同履行地的最新司法解釋
?口頭合同法律效力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惡意公示催告后果
2021-03-19商標公示期是多長時間
2021-01-21績效獎金不發可以投訴嗎
2021-03-22家庭冷暴力的類型
2021-01-22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行政處罰不交多久被強制執行
2020-12-13立約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0-11-23找房產中介安全交易四步走
2020-11-16勞務承攬與勞務外包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1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保險標的不同
2021-02-05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1-01-07高速拆遷補償就比較低嗎
2020-11-18鐵路拆遷補償
2020-12-19汕頭龍湖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