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在物權法中是經常出現的情形,善意取得會導致所有權發生變化。對于善意取得可能出現合同效力糾紛的問題,對于實踐中對于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認定是大家都需要了解的內容,律霸小編在下文中為您解答。
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認定
合同法第51條規定:“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主體方面,轉讓人須為無權處分人,受讓人為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只有當轉讓人無權處分該物時,原物所有人的利益才會受到侵害,才會存在犧牲原物權人的利益而保護第三人利益的情形,才有適用善意取得的必要。并且,受讓人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這樣才能保證第三人的行為是有效的,一個被撤銷或無效的行為就不存在對其利益的保護問題。
二、在客體方面,從《物權法》第106條的規定可以看出,我國規定善意取得的客體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動產以交付為其公示原則,不動產以登記為其公示原則。
三、就主觀方面來說,受讓人應當的善意的。所謂善意,主要指不知情,指行為人在為某種民事行為時不知存在某種足以影響該行為法律效力的因素的一種心理狀態。對于認定這種心理狀態,我認為應當考慮以下幾個因素:首先,受讓人是否有知情的義務,通過他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對轉讓人的了解程度,受讓人是否能夠判斷他的取得是善意的;其次,受讓人是否支付了合理的對價,如果受讓人明知其取得該物的價格與實際價值相差極大,則可以認定為其行為出于非善意;最后,應當考慮交易的場所是否符合常理。
四、在客觀方面,善意取得必須依一定的法律行為而存在,這是善意取得的前提。受讓人通過交易從轉讓人處取得財產,而受讓人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支付合理對價的法律行為。我國《物權法》中規定以合理的價格轉讓就充分說明了這種行為的性質必須的有償的,受贈、繼承等無償方式取得的物不能發生善意取得的效力。
對于善意取得合同的效力法律是給予肯定評價的,對于善意取得制度,上文中小編為您整理了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構成要件,從以上十個構成要件可以看出,賣方需要滿足的條件就是無權處分,買方是善意且已經支付合理對價,最后的要件就是需要進行公示。
合同詐騙罪成立后的合同效力是怎樣的?
效力待定合同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合同效力的內涵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權被擔保有哪些數額和種類
2021-03-22骨折治成脫臼保健店非法行醫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16行政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19可以提出專利異議的理由
2020-11-09離婚調解不去有壞處嗎
2021-02-15一方不讓探望子女怎么辦
2020-12-23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未成年精神病人監護人只能是其近親屬嗎
2021-03-07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什么是爛尾樓?怎樣避免買爛尾樓
2021-02-04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用人單位有權擅自變更勞動者工作崗位嗎
2021-03-09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投保車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要不要賠償
2021-02-18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車被冰雹砸傷可以理賠嗎
2021-01-08交通理賠律師要多少錢
2021-03-07保險公司理賠要原件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