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開頭無簽名最后有簽名有效嗎?
有效,只要是雙方協商一致后簽名的就是有效的,只要是符合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便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并能夠產生合同當事人所預期的法律效果。合同生效與合同成立中《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二、合同生效的條件
1.行為人在締約時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以自己的行為設定民事權利或者義務的能力。合同作為民事法律行為,只有具備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才有資格訂立;不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所訂立的合同為效力待定的合同。但不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通過其法定代理人訂立合同。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訂立合同的行為人具有訂立合同時相應的意思表示能力,而非指合同的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這也就說明,行為人可以是合同的當事人,也可以不是合同的當事人,即行為人可以與合同的當事人為同一人,也可以出現不一致的情形。例如,甲為乙之代理人,甲以乙的名義與丙訂立了合同,但甲只能為行為人,而不能為合同的當事人,真正的合同當事人是乙和丙。正是由于代理制度的介入,才使得那些欠缺相應的行為能力或專業知識的人也可以成為合同的主體,以維護和實現自己的權益。
2.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是指表意人即意思表示的行為人的表示行為應當真實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即當事人的內在意志和外在意思一致即為真實。意思表示中含有效果意思和表示行為這兩個要素,因此而產生了三種學說。一是“意思主義”,認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應以內心意思為準。二是“表示主義”認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應以外部表示為準。三是“折衷主義”,或以意思主義為原則,外部表示為例外,或以表示主義為原則,內心意思為例外。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應該屬于“折衷主義”,即以表示主義為原則,內心意思為例外。
3.不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
此要件是針對合同的目的和合同的內容而言的。合同的目的是當事人締結合同所欲達到的一種效果。合同的內容是指合同中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對象。縱使合同的生效的其他要件都具備,但因合同的目的或內容違反了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也會使合同歸于無效。雖然我國的合同法奉行合同自由原則,即當事人可自由協商確定合同的內容,但是當事人的自由不能超出法律的限制。
合同是否有效應當基于實際的合同要件來進行處理,特別是涉及到有關簽名的認定上,必須由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后確定,如果存在一方脅迫簽訂的合同,那么即使簽字了也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來進行認定。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有什么區別?
合同生效一定是有效合同嗎,具體應該如何區分
商品房買賣合同生效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受到網絡暴力應如何維權
2021-01-26保險車輛在停車場中被盜,保險人能否對停車場代位求償
2021-03-01定金和訂金區別,哪個可以退
2021-01-28交通刑事責任會坐多久
2021-01-14農村田里燒草一般罰款多少
2020-11-17信用卡不小心逾期一次怎么辦
2021-01-24工傷申請財產保全有必要嗎
2021-02-25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警察如何辦理治安案件
2021-01-31小孩在超市受傷責任在誰?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13房屋租賃注意事項
2021-01-10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5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如何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
2021-03-02建筑落工程保險的特征
2021-01-28六年工作沒買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16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
2021-01-01寶馬車主告狀 法院判保險公司支付保險金
2020-11-26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