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收購珍貴野生動物罪辯護詞
尊敬的審判長、合議庭:
浙江**律師事務所接受傅某森的委托,指派胡*明律師擔任其辯護人,本律師對起訴書指控傅某森構成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持截然相反的觀點。我認為,傅某森的行為不構成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應當宣告傅某森無罪釋放。下面我依據本案的事實和法律,為被告人傅某森作無罪辯護。
根據《刑法》第341條和犯罪構成理論,被告人傅某森不構成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
一、犯罪客觀要件的內容,首先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危害行為是一切犯罪的共同要件,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須有刑法規定的危害行為。針對本案,傅某森雖然實施了收購行為,但該“收購”行為并非刑法第341條所規定的“收購”行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條:“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收購’,包括以營利、自用為目的的購買行為。”本案當中,傅某森“收購”貓頭鷹并非自己拿去“銷售營利和自用”,傅某森收購貓頭鷹的動機是為了保存王某林的犯罪證據,舉報被告人王某林犯罪,目的是為了保護貓頭鷹和自己立功。公安卷證據卷第52頁:“我(傅某森)和他(王某林)說,貓頭鷹是國家保護的,是不能抓的。他(王某林)說,你不要還是有人買的。我當時就想把他抓起來,想立功,又怕他賣到其他地方去沒有證據,就和他說,我會要的。……”第53頁:“我怕他賣到其他地方去。如果他賣給其他人,這些貓頭鷹肯定會被殺了吃掉的,而且也沒有證據了。”第56頁:“他(王某林)說你不要,佛堂菜市場的一個老板會要的。我當時想立功,就對他說,我要的,我想買來保存證據。”第57頁:“我又擔心我不收下那些貓頭鷹的話,王某林會賣給別的人,這樣我就沒有證據了。”這和第23頁王某林供述:“我說你不要,有人會要的。”第26頁王某林供述:“我說你不要的話,義烏的老板會要的。”能夠相互印證。而且第64頁證人吳功門證明:“收購這些鳥時,傅某森就叫我把這些鳥養好,一只也不能少。這些鳥都是要吃肉的,傅某森也經常買肉養它們。”因此,從這些證據材料當中,可以看出,傅某森“收購”貓頭鷹的行為完全是為了保護這些貓頭鷹和保存被告人王某林犯罪的證據、自己立功。
所以,傅某森的行為沒有社會危害性,不是犯罪行為,相反,是應當受到表彰的行為。
二、主觀上來說,被告人傅某森沒有犯罪的主觀故意。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犯罪故意由兩個因素構成,一是認識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這二者的有機統一才是犯罪故意。
結合本案,從認識因素來說,傅某森于2008年9月26日下午看到被告人王某林在抓鳥,當得知王某林什么鳥都抓,包括貓頭鷹時,為了搶救這些貓頭鷹和為了立功,就和王某林說如果有貓頭鷹,拿來好了。當日晚上,被告人王某林就拿了一只貓頭鷹。傅某森為了保護這只貓頭鷹,就收下并且養起來以便保存犯罪證據。次日上午,王某林又送來兩只。傅某森感覺不對,就和林業局局長聯系如何處理。林業局王局長告訴傅某森和森林派出所聯系。于是,傅某森就向森林派出所舉報、控告。但森林派出所急著準備國慶放假,對傅某森說,以后我不要單獨去收貓頭鷹了,如果那個貴州人又向你聯系的話,叫我先穩住他,想辦法和派出所民警一起抓住他(見公安卷證據卷第52頁、第57頁)。所以,傅某森收購這三只貓頭鷹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這些貓頭鷹、能夠保存王某林犯罪的證據而收購的。其收購的目的并非牟利。而且收購之后及時地向森林派出所舉報了王某林的犯罪事實。按常理,公安機關接到舉報犯罪線索后,應當及時地去抓犯罪嫌疑人。但本案中,公安機關在接到傅某森的舉報后,不去抓王某林,反而叫傅某森穩住犯罪嫌疑人,他們要享受國慶假期。2008年10月4日,王某林打來電話說有10來只貓頭鷹問傅某森要不要,當時又正值國慶放假,而派出所先前又告知傅某森要穩住王某林。傅某森作為一個身有疾病的保外就醫的人,考慮到派出所的不作為,為了保護貓頭鷹的生命安全,也只能在10月5日王某林拿來時無奈收下這18只貓頭鷹。因為如果當時傅某森不收下這18只貓頭鷹的話,被告人王某林肯定會把18只貓頭鷹賣給其他人。如果他賣給其他人,則這些貓頭鷹肯定會被殺了吃掉的,而且也沒有王某林犯罪的證據了(見公安卷證據卷第53頁)。傅某森這次收購18只貓頭鷹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救下這18只貓頭鷹免遭劫難和繼續穩住被告人王某林以便待森林派出所國慶上班后配合他們抓住王某林。綜上,從認識因素上,傅某森收購的行為的認識意識是在保存王某林的犯罪的證據,為了搶救貓頭鷹免遭殺身之禍和自己立功。意志因素上,傅某森即不希望也不放任社會危害結果的發生。主觀上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客觀上也確實搶救了野生動物,沒有社會危害結果的發生。
依《刑法》規定,犯罪構成是主、客觀要件的有機整體,是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法律標志,犯罪構成是認定犯罪的惟一的法律標準。根據刑法理論,犯罪構成有四個共同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要件、犯罪主體和犯罪的主觀要件。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這四個共同要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構成犯罪。結合本案,被告人傅某森沒有犯罪的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
綜上,被告人傅某森不具備犯罪構成的四個共同要件,依法不構成犯罪,請合議庭宣告被告人傅福森無罪釋放。
另外,犯罪行為的最本質特征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而本案當中,傅某森的行為,沒有社會危害性。他收購的目的不是自己拿去銷售營利和自己食用。他收購前三只的目的是為了保護這些貓頭鷹、保存王某林的犯罪證據和立功;在他向公安機關舉報他人王某林涉嫌犯罪后,在公安機關不處理后為了保護這些貓頭鷹,不得不再收購后面的18只貓頭鷹。收購這18只,完全是為了救這18只免遭殺身之禍和繼續穩住被告人王某林以便配合民警抓住他。傅某森的這一系列行為,不具備社會危害性。辯護人認為,如果公安機關在9月27日接到傅某森的舉報,就及時和傅某森去把王顯林抓起來的話,本案傅某森就可能成為保護野生動物的英雄。本案的發生,與相關工作人員的瀆職是分不開的。
審判長、合議庭,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第5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占或者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也就是說,每個公民都有義務保護野生動物。根據該規定,傅某森有義務保護貓頭鷹。但傅某森作為一個沒有公權力的普通公民,在向公安機關舉報無果后,為了保護這些貓頭鷹,傅某森只得“收購”下這些貓頭鷹,養起來。以便救下這些野生動物。雖然,傅某森收購時有那么一點要“舉報王某林的犯罪行為”使自己好立功的那么一點“私心”,但是這也改變不了傅某森救下了這么多的貓頭鷹。現在,把搶救野生動物的好公民,起訴到法院追究他的刑事責任,這怎么號召廣大公民來保護野生動物呢?要知道保護野生動物也要犯罪啊?!
因此,本案從社會公平和司法正義角度及被告人為了挽救野生動物及保存被告人王某林犯罪的證據、立功而言,判決被告人傅某森有罪是不公平的,也是非正義的。法律有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強制的功能。如果判決傅某森有罪,那法律的這些功能就不能實現了。
懇請合議庭宣告被告人傅某森無罪釋放。
此致
辯護人:浙江**律師事務所胡光明律師
2009年2月1x日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非法收購珍貴野生動物罪辯護詞”問題進行的解答,要認定非法收購珍貴野生動物罪,需要認定收購珍貴野生動物的目的和行為動機,這也是辯護的關鍵點。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欠工資不給股東有什么責任
2020-12-27土地承包經營權年限是多久
2020-11-16刮風導致所租房屋受損用賠償嗎
2021-03-17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技巧
2021-01-18銀行不同意放款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12村民違法建房如何處罰
2021-03-09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雇傭關系有經濟補償嗎
2021-01-13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保險人過錯導致合同無效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25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交通肇事致死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2-16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出門旅游可以購買哪些保險給自己作保障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