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是指法律為確保特定的債權人實現債權,以債務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財產來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制度。擔保法上的擔保,又稱債權擔保、債的擔保、債務擔保,是個總括的概念,內涵豐富,外延極廣。它是一種承諾,是對擔保人和被擔保人行為的一種約束。擔保一般發生在經濟行為中,如被擔保人到時不履行承諾,一般由擔保人代被擔保人先行履行承諾。擔保一般有口頭擔保和書面擔保,但只有書面擔保才具有真正意義的法律效力。所以說,做擔保人是有一定風險的,那么為他人作擔保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接下來讓律霸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
一、不要人情擔保
在訂立擔保合同時,擔保人礙于情面,對被擔保人缺乏應有的資信調查,盲目簽訂擔保合同。
二、不要行政命令擔保
這種擔保違背自愿原則,在是否設立擔保、采用何種形式擔保、擔保多大范圍的債務這些問題上不是由當事人商定,而是在領導干部用行政命令或出面干預的情況下設定的,容易產生糾紛。
三、不要賄賂擔保
這種擔保往往通過賄賂錢財或禮物來達到設立擔保合同的目的,如李某在某地辦了一個建材廠,急需流動資金。李某找到某局領導:“我們廠急需10萬元資金,貸款機構方面的工作我已經做好了,就缺擔保人,事成后再給你1萬元。”該領導便以該局名義予以擔保,后李某的建材廠因產品質量問題關門停產,李某逃之夭夭,該局因此遭受損失,該領導也受到查處。
四、不要無知擔保
有些人對被擔保人的主體資格不做審查,對擔保范圍、責任期限、責任方式也沒明確約定,便盲目在擔保合同上蓋章,還說什么“反正自己貸款自己還,我只不過蓋個章辦個手續而已”,等到出了問題,才如夢方醒。
五、不要無效擔保
我國《擔保法》規定,具有代為清償債務能力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公民才有資格做擔保人,國家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不能作為擔保人。如果由這些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作擔保,會因不合主體資格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這點在訂立擔保合同時應多加注意。
以上是由律霸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的為他人擔保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律師收費標準,律師費誰出
2021-01-08對廣播電視組織權的限制有哪些
2020-12-02專利復審決定有哪些結果
2021-03-13信用卡逾期會坐牢嗎
2020-12-12報道稱妻子舉報前夫是否侵害妻子名譽權
2021-01-13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刑訴發回重審能用簡易程序嗎
2020-12-23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如何預防房屋中介糾紛,房屋中介糾紛怎樣防范
2020-12-12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勞動鑒定的一般程序
2021-02-24競業限制勞動者怎么可以解除
2021-02-24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3-13勞動者辭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16人壽保險的理賠時效
2021-03-13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