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性認識刑事證據轉化規則
證據的取得必須合法。但實踐中大量刑事案件的證據資料來源于非偵查機關。基于辦理刑事案件準確性、及時性、合法性的要求,偵查機關必須將這些證據資料予以“轉化”。刑事證據“轉化”規則是指偵查機關和受理自訴案件的法院采取一定方式,將一定范圍的形式上(如取證主體、取證手段)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證據資料轉化為合法證據的程序性準則。目前理論界對證據“轉化”規則有不同觀點,有人認為該規則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有相悖之處。筆者對此談幾點看法。
首先,從性質上講,證據“轉化”規則仍屬取證規則范疇。該規則的適用主體一般為偵查機關和受理自訴案件的法院。“轉化”的目的是要獲取案件事實。對于偵查機關而言,“轉化”是一種偵查手段,是履行查明犯罪事實職能的表現。面對非偵查主體收集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偵查機關理應接受,并轉化為偵查階段收集的證據。對于自訴案件,自訴人提供的相關部門所收集的被告人的犯罪證據資料,需要法院依職權取證,這些證據轉化為法院收集的證據,這一過程也是法院核實證據的過程。
其次,切勿泛化證據“轉化”。大多數人認為,凡非法定主體調查所得的有關犯罪的證據材料要被采納都必須經過轉化。甚至有人認為,偵查機關采取秘密偵查手段獲取的證據資料也存在轉化問題。
筆者認為,所需轉化的證據資料主要形成于職權部門履行職責過程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行政執法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等在辦理職權范圍案件時所獲悉的有關犯罪的證據資料。例如,辦理治安案件過程中收集的有關犯罪的證據資料,可以轉化為刑事案件的證據。二是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發現的另案證據資料(意外收獲),并且不能作為同案處理的。例如,檢察機關在職務犯罪案件偵查中發現的非職務犯罪證據資料,并且要移交公安機關處理的,該證據資料可轉化為公安機關收集的證據。
而對以下情形中形成的證據資料不需要轉化:一是偵查機關采取秘密偵查手段獲取的證據資料。偵查機關采取秘偵手段是經法律許可,并由相關部門批準才能采取。這些材料是偵查過程中收集的證據并不需要轉化。至于從秘密證據變為公開證據,這是證據開示制度的要求,并非轉化形式。二是立案前初查獲取的資料。對于“初查”是有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的,這也是立案環節的要求。進入偵查程序后,要對立案前獲悉的資料進一步調查、落實,不是靠轉化就能水落石出的。至于從調查筆錄變為“訊問筆錄”形式,這是新收集的證據,并非轉化而成。初查中收集的實物,是證明“有犯罪事實發生”立案條件的證據,應是立案中的證據。證據的運用是運動的,并非靜止的。初查中收集的實物,可作為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各個階段的證據。這些階段運用證據是程序的需要,并非證據的轉化。三是偵查過程新發現的需要并案處理的證據資料。這些證據資料視同要合并案件立案前的事實依據,可以直接作為并案的證據。四是個人乃至“私人調查機構”所獲取的證據資料。立案材料的來源包括被害人的報案或者控告,以及個人報案和舉報。在報案過程中群眾提交的相關犯罪材料,應作為立案中的證據。偵查階段個人提交的相關犯罪材料,理應作為偵查階段收集的證據。“私人調查機構”所收集的相關犯罪材料應按個人的對待辦法,予以收集。
最后,證據“轉化”規則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并不矛盾。“非法證據”是以法律禁止的方式取得的證據。法律禁止的方法主要是侵害取證對象人身權益的方法,如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方法。法律規定的應該排除的“非法證據”是不能轉化的,但可以作為證明“非法取證”的證據。當然,“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也存在例外情形,不是一律排除。我國規定了非法方法取得的言詞證據的排除。關于“毒樹之果”的問題,只要是法律或司法解釋允許的例外情形,則屬于直接采用證據的問題,并非需要轉化。我們不能將“非法定主體”收集的證據資料都納入“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這樣勢必造成應該轉化的證據資料被視為“非法證據”的認識誤區。并且,對于非偵查部門采用的非法手段或非職責要求的方法獲取的證據資料,一定要符合“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要求,原則上不允許轉化。
二、刑訴法證據轉換方面的規定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規定: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這是我國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行政執法過程中所形成的證據材料可以作為刑事證據使用。此處,應注意的是,刑事訴訟法只是規定“可以”作為刑事證據使用,而不是“應當”作為刑事訴訟證據使用,同時,還只是列舉了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四種證據形式,應當是不包括其他形式的證據材料。這就是說,即使是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所收集的證據材料,也不是一概都能作為刑事訴訟證據使用,應根據不同情形,必須經過證據轉換后,才能作為證據使用。
無論以何種方式實現行政執法各類證據在刑事訴訟中的轉換與運用,都離不開行政程序證據規則與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完善。如行政程序證據規則中應該增加對證據關聯性、合法性的要求;刑事訴訟中司法鑒定制度的完善,明確鑒定事項、厘清鑒定機構:強化證人出庭作證制度,確立傳聞證據排除規則等等。這些都是行政執法證據與刑事訴訟證據有效銜接的制度保障。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對于刑事訴訟證據規則有六個,即認證規則、證人作證規定和口供補強規則,以及最佳證據規則、非法言詞證據排除原則等。如果您對此還有疑問或者有進一步的法律需求,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我們將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品房拆扦是一賠二嗎
2021-01-17合伙人之間股份轉讓必須全體合伙人同意嗎
2021-01-06聽證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3-12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資產品,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3-25終審判決維持原判怎么執行
2020-12-01包辦婚姻效力有哪些方面
2021-01-10離職證明能少付贍養費嗎
2021-03-25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公司拖欠生育津貼是否屬于違法行為
2021-03-15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法律認可的保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1-02-04未經村民同意便將礦私自承包給別人違法嗎
2021-01-23集體土地流轉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9拆遷后拆遷補償協議書有什么作用
2021-01-03房屋拆遷時,拆遷補償標準低怎么維權
2020-11-19國家對拆遷墳移墓的有關補償規定是什么
2021-01-27寶客運鐵路專線征地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8青苗費可以算多少次
2021-03-05農村拆遷如何獲取高額補償的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