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類糾紛法律上有哪些情況?
土地類糾紛法律上存在的情況有:發包方與承包方因履行承包合同產生的糾紛;承包期間因土地流轉產生的糾紛;“機動地”、“開荒地”引發的糾紛;土地“小調整”和新增人口要地的糾紛;土地權屬不清的糾紛;嫁出嫁入和戶籍“空掛”的承包糾紛等。
二、土地糾紛的特征
①主體的多樣性,土地所有權的爭議一般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使用權的爭議則是發生在國家和集體之間、集體和集體之間。也有發生在國家或集體和個人以及個人和個人之間。
②客體的特定性,一般表現為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歸誰所有、由誰來行使問題。
③爭議大都表現為情況復雜、年代久遠、查證難度大以及政策性強等特性。④土地權屬爭議有特定的程序。
三、產生土地糾紛的主要原因
①相鄰單位或個人之間權屬界線不清。
②實地面積與批準面積不一致。
③用地手續不完備。
④有關補償、安置等措施未落實。
⑤國家政策體制變動。
⑥土地租賃、借用或重復征用、劃撥等引起土地權屬紊亂。
⑦農田基本建設造成的土地原有狀況的改變和地界變更而又無原始記載,以及其他歷史原因遺留問題等。
四、相關法律依據
第一條 為依法、公正、及時地做好土地權屬爭議的調查處理工作,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
第三條 調查處理土地權屬爭議,應當以法律、法規和土地管理規章為依據。從實際出發,尊重歷史,面對現實。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土地權屬爭議案件(以下簡稱爭議案件)的調查和調解工作;對需要依法作出處理決定的,擬定處理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負責辦理爭議案件有關事宜。
第五條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由爭議土地所在地的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查處理。
前款規定的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爭議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鄉級人民政府受理和處理。
土地類的法律糾紛涉及到的問題很多很復雜,造成土地糾紛的原因除了個人也有一些國家政策造成的影響。通常在發生土地糾紛時優先采用調解的方式和平協商解決,一般這個過程由個地區相應層級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進行干預,如果無法解決可以向當地法院提起申訴。
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土地管理法司法解釋
土地使用證過戶怎么辦理,要多少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期徒刑要一輩子待在監獄里面嗎
2021-01-28違規造成的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哪些機關組成人員
2020-11-20解除同居關系是否退彩禮錢
2021-03-10企業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流程
2021-03-10案件管轄異議成立怎么辦
2021-02-07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勞動法工傷誤工費
2020-12-01主債權還沒成立,擔保合同還成立嗎
2021-01-13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交通事故本車人員受害能否要求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6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