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作為當事人有以下特點:
1.被害人作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與案件結局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他不僅具有獲得經濟賠償或補償的欲望,而且更有著使對其實施侵害的犯罪人受到法律上的譴責、懲罰的要求。刑事訴訟的進行,在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問題處于待判定狀態的同時,也使被害人的上述欲望和要求處于待確定狀態。這是賦予其當事人訴訟地位的理論基礎。
2.被害人通常也是了解案件情況的人,其陳述本身是法定的證據來源之一。被害人在提供陳述方面與證人具有相似的地位。他有義務接受偵查人員、檢察人員、審判人員的傳喚,到場或出庭提供有關案件事實的陳述,并接受各方的詢問和質證。
3.被害人既有權要求公安司法機關追究犯罪和懲罰犯罪,保護其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也有權要求經濟賠償,保護其財產權利。
4.被害人作為訴訟當事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于大致相同的訴訟地位,也擁有許多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對應的訴訟權利。但是,刑事訴訟畢竟不同于民事訴訟,在檢察機關作為追訴機關已構成被告人的強大對手的情況下,被害人如果再擁有與被告人完全相同的訴訟權利,那么被告人事實上將同時面對兩方的指控,其訴訟地位將處于十分不利的狀態。因此,為維護控、辯雙方總體上的地位平衡,刑事訴訟法對被害人的訴訟地位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規定,如不享有完全的上訴權,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原告人。
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除享有訴訟參與人共有的訴訟權利以外,還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1.對侵犯其合法權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要求公安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犯罪、查獲犯罪、懲罰犯罪,保護其合法權利。
2.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有權向人民檢察院提出意見,請求人民檢察院責令公安機關向檢察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其理由不能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則必須立案。
3.自刑事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
4.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不服的,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
5.如有證據證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對于侵犯其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不予追究的,有權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6.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的,有權請求人民檢察院抗訴。
7.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的,有權提出申訴。
在刑事訴訟中,被害人的訴訟義務主要有:
1.如實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員作出陳述,如果故意捏造事實,提供虛假陳述,情節嚴重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2.接受公安司法機關的傳喚,按時出席法庭參加審判。
3.遵守法庭紀律,回答提問并接受詢問和調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完畢后的責任
2020-12-26刑事自訴案件的辦理流程怎樣的
2021-02-21動物損害他人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2021-01-30人身財產安全受到侵犯怎么辦
2020-12-21出租房被拆遷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1-02-27什么是域名仿冒注冊商標
2021-01-19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定
2020-12-24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出資人可以要回房子嗎
2021-03-18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飛機延誤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28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保險合同糾紛探析
2021-01-06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荒山承包年限
2020-11-07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解析
2021-03-12房屋拆遷補償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