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是指公安司法人員因與案件或案件的當事人具有某種利害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可能影響刑事案件的公正處理,而不得參與辦理該案的一項訴訟制度。
刑事回避制度適用人員: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8、第31條和最高兩院解釋,包括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以及參與偵查、起訴、審判活動的人民陪審員、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司法警察、勘驗人員、執行員和法院中其他占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其中審判人員指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檢察人員指檢察官、書記員、司法行政人員和司法警察。對于檢察委員會委員是否屬回避之征象,法無明文規定,一般認為,此類委員對案件處理結果有重要影響,從維護司法公正了發,應當歸入回避范圍。
回避的意義:確保刑事案件得到客觀公正的處理;確保當事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受到公正的對待;確保社會法律制度和法律實施過程得到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的普遍尊重。
回避理由:
一、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8條規定,共四類人員: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者訴訟代理人的(未歸入翻譯人員);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二、《刑事訴訟法》第29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違反前述規定,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三、200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嚴格執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第2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回避:1、未經批準,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2、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3、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報銷費用的;4、按受本案當事人或者其委托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5、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托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檢察人員與偵查人員無此類規定,理應參照)對上述情形,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應當提供相應證據材料。
四、其他回避理由:
1、發回重審(刑訴法192條)與審監重審(刑訴法206條),應重組審判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物被拍賣超出債務怎么辦
2021-03-11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履行什么職責
2021-02-14簡易程序和一般交通事故認定書有什么區別
2021-02-05法律有無規定父母包辦婚姻怎么辦
2021-01-17離婚前財產保全是凍結嗎
2020-12-29城管強制拆除違建程序是什么
2021-03-04什么時候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2021-01-21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公司調動職位要出具什么文件
2021-02-02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保險應當依法繳未簽合同應該怎么樣的
2020-12-20空運保險的險種有哪些
2020-12-25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