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解釋(一)》第二十條的規定,代位權請求成立的,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亦即代位權訴訟勝訴判決產生的約束力,使債權人不能再次起訴債務人或次債務人,債務人不能起訴次債務人。
當代位權訴訟敗訴時,按"一事不再理"的訴訟原則,債權人不能以同樣的理由的再次起訴次債務人。但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未消滅,也未提起過訴訟請求,所以仍可另行訴請債務人直接還款。至于債務人對次債務人的訴權,多數研究者認為應受到限制--因為債權人取代債務人的地位起訴次債務人,實際上已經行使了債務人的訴權,債務人再次起訴次債務人也屬于"一案兩訴",只會增加法院和次債務人的訴累,使次債務人受到不公平的訴訟待遇;另一方面,只有限制債務人的訴權,才能促使其積極協助債權人進行代位權訴訟,有效發揮代位權訴訟的功能。筆者贊同這一基本觀點,但在如下兩種比較特別的情況下,債務人仍有權另行起訴次債務人:
一是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不成立,即債權人沒有代位權,應按《解釋(一)》第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裁定駁回其對次債務人的起訴。這種債權人敗訴的原因在于債權人自身的權利不存在,而法院對債務人的債權未作實體判決,因此債務人對次債務人仍有訴權,不受上述裁定的約束。
二是債權人起訴的對象錯誤,亦即被告不是適格的次債務人,而被裁定駁回起訴。例如福田法院審理的**寶公司訴被告**公司、第三人(債務人)**公司代位權糾紛一案,經審理查明,**公司只是受實際的次債務人某建筑公司委托代為向**公司付鋼材款的單位,沒有發生債務轉移,**公司不是次債務人,按《合同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未付足款項的責任仍應由委托方某建筑公司承擔。福田法院以原告將**公司作為次債務人提起代位權訴訟,被告不適格為由裁定駁回債權人**寶公司的起訴。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并未起訴實際的次債務人某建筑公司,所以債務人**公司亦不受裁定駁回債權人起訴的影響,可另行起訴次債務人某建筑公司。
上述兩種債權人在程序上的敗訴,與實體判決敗訴的后果顯然有所不同,所以代位權訴訟的裁判結果對債務人是否有約束力也不能一概而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過工傷認定和仲裁時效的工傷賠償糾紛并非已過訴訟時效
2020-11-26對公承諾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0-12-26合同違約如何賠償
2021-02-07設計服務合同范本
2021-01-09違法行為人居住地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13回購房要點有哪些
2020-12-26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天津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 申請獎勵程序
2021-02-052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2-21保險合同必須要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幾個問題
2021-02-08保險追償權糾紛答辯狀
2020-12-06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重復保險是什么
2021-01-18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何認定
2020-12-14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保險代理人的職責是什么
2021-03-04土地承包年限
2021-01-04承包荒山植樹造林政策
2021-01-19兩類“地補”糾紛應當作為民事案件由法院立案審理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