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陳某向李某借款13萬元,并向李某出具借條一份,后陳某到期不還。陳某利用假借還款之名將李某持有的借條騙取并撕毀,以達到使李某在與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敗訴。李某向公安機關報案,陳某在訊問過程中自稱已經向李某還款了5萬元,并向警方提供了取款銀行名稱、時間、數額及李某存款銀行名稱、時間、數額,以此予以證明已經還款5萬元事實。后經公安機關核實,李某和陳某的銀行對賬單存取款記錄與李某供述基本一致。在民間借貸案件中,陳某提供了訊問筆錄、陳某、李某的銀行對賬單,以此證明還款5萬元事實。
辦案思路及心得
分析:一、被告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還款5萬元之事實。對借款協議中涉及的10萬元,被告陳某是否已償還5萬元問題。被告陳某主張其已償還了5萬元,其主張不能成立,理由是: 1)、從日常生活經驗規則來看,如果被告已償還了5萬元,那么原告應打了收條給被告。因為被告償還原告2萬元時,被告要求原告出具了收條,那么償還5萬元這大筆數額,被告更應該要求原告出具收條。現被告不能提供收條,僅有口頭陳述,這明顯不符合日常生活經驗規則; 2)、從邏輯推理來看,原告借款數額總計為13萬元,假定被告主張已償還5萬元是事實,那么被告還需償還6萬元【13萬元-2萬元(借據涉及3萬元)-5萬元(借款協議涉及10萬元)】,但在訴訟過程中原被告曾協商被告要求償還原告9萬元,雙方了結此事。原本被告只需償還6萬元,現在被告居然同意償還9萬元,違背常理,也不符合邏輯推理,因此推定假定事實是否定的; 3)、從證據角度看,被告主張已償還5萬元,其主要證據是第一次及第三次訊問筆錄和兩份銀行對賬單記錄,其陳述主要理由是:因為被告在公安機關訊問筆錄中已供述償還了原告5萬元,根據銀行對賬單記錄有5萬元的取、存記錄,因此可以證明被告已償還了原告5萬元。原告代理人認為,被告提供的上述證據不能證明被告已償還了5萬元的事實,理由是:1、從兩份訊問筆錄來看,第一次訊問筆錄中被告供述償還時間為2009年11月底,第二次訊問筆錄中供述償還時間更加明確為2009年11月25——27日,這兩次供述償還時間基本一致,基本可以斷定是2009年11月底。但從銀行對賬單記錄來看時間為2009年11月16日,這與被告供述的時間不一致,兩者時間在單位一個月里相距較大,不具有可信性;2、從原告的銀行對賬單記錄來看,原告在2009年11月份有多筆銀行存、取記錄,其中5萬元的就有兩次,被告不能證明2009年11月16日存入銀行的5萬元就是被告償還的5萬元,這具有偶然性;3、被告代理人認為,原告不能說明2009年11月16日存入銀行的5萬元的來源就推定被告償還5萬元主張成立,其沒有法律依據。因為被告主張償還借款5萬元,屬于合同履行。根據《證據規則》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因此,對于是否償還了5萬元事實應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現被告方不能舉證證明原告2009年11月16日存入銀行的5萬元就是其償還的。至于原告能否說明這5萬元的來源,不影響舉證責任的承擔。4、至于被告主張說原告將備注(“已在借款協議上備注還了5萬元”)部分撕毀,更是無稽之談,只是推脫之辭,在庭審過程中并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予以證明,況且原件已被被告撕毀,已無法核實其真實性。三、對原被告提供證據的審查及采信問題分析本案最主要的爭議焦點問題是5萬元是否償還問題,雙方的證據主要是訊問筆錄和銀行對賬單記錄。根據《證據規則》第六十四條及六十六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查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且對案件的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本案中,被告主張已償還5萬元,有違日常經驗規則、不符合邏輯推理(前文已論述,不再贅述)。況且從被告提供的訊問筆錄和銀行對賬單記錄來看,兩份證據的記載還款時間存在矛盾,應不予采信。而原告提供的訊問筆錄,足以能證實原被告之間借貸關系的存在及借款數額為13萬元(被告已供述,至于是否還款以及還了多少則是另外問題)、撕毀借據及借款協議原件事實、撕毀借據及借款協議原件的動機和目的(讓原告敗訴)。民事訴訟證明標準是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原告的證據的證明力明顯大于被告證據的證明力,應予采信。根據《證據規則》第七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即使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出裁判。本案中,被告主張已償還5萬元,那么被告應提供相應證據予以證明,但從被告提供的證據來看,不能證明這一點,因此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裁判結果
筆者代理了李某民間借貸案件,為了揭穿陳某的賴賬的目的,筆者從證據審查、證據綜合判斷、民事訴訟的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等方面予以分析,使陳某的賴賬目的昭然若揭,最后法院采納了筆者的代理意見,對陳某還款5萬元的事實不予認定,判決陳某償還李某借款13萬元及利息。一審判決后,陳某沒有上訴,現該判決已生效并已經執行,陳某的賴賬“美夢”終被法律打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擔保費退嗎
2021-01-06什么樣的裝修合同無效
2020-12-28醉酒駕駛罪能否行政拘留
2020-12-10欠房租多久可以終止合同
2021-01-14法律顧問費和代理費要分開收嗎
2020-12-19民間借貸判決生效后下一步怎么辦
2021-02-04支票有效期
2021-01-06法院可以凍結失業人員經濟補償金嗎
2021-02-25退休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25意外險購買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什么是貨運保險合同
2020-12-23購買人身保險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1-01-13人身保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保險單何時開始生效
2021-03-03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保險受益人是否存在法定情況
2021-02-26關于保險受益權問題的研究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