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效力如何
同時履行抗辯權,又稱為履行合同中的抗辯權或不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未規定何方先履行的,一方在他方未履行對待給付義務前,得拒絕自己之履行的權利。我國合同法第66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該條所確立的權利就是同時履行抗辯權。
其效力如下:
(一)實體法上的效力
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實體法上的效力,分為本體的效力與其它效力。本體的效力體現為拒絕履行權,其他的效力體現在對抵消權的影響,對履行遲延構成及合同解除的影響等。就同時履行抗辯權實體的效力而言,其中有的效力的發生要求抗辯權人主張其抗辯權,有的則不需要。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的效力”,最典型的是其本體的效力:拒絕履行。同時履行抗辯權是一種消極的防御權利,需要相對人請求履行時才得行使,而并不像支配權、請求權或者形成權那樣具有主動的性質。這樣,除拒絕履行需要積極主張外,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其他法律效果如果也一律強調須經行使權利始生效果,難免有失公平,因此,對于同時履行抗辯權,在“行使的效力”之外,有必要承認若干“存在的效力”,以資救濟。
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存在的效力”,最典型的是債權受同時履行抗辯時,不得以之為自動債權,主張抵銷。比如德國民法典第390條規定:“附抗辯權之債權不得以之供抵銷;因時效消滅之債權,在其消滅前,已適于抵銷者,得為抵銷。”我國法律雖沒有明文規定,但也應當作為同樣的解釋,因為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機能,在于追求雙方對立的債務能同時履行,這是公平原則在合同履行上的應用,故性質上不得主張抵銷而使兩債權互歸消滅。
(二)程序法上的效力
同時履行抗辯權在我國民法上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在我國的民事審判實務中卻的確是個新鮮事物。同時履行抗辯權在訴訟上以及訴訟外均可行使,為行使同時履行抗辯權,被告無須證明原告未履行,僅須表示援用抗辯的意思即可。反之,原告為消除被告的抗辯,則須證明其已經履行或為履行之提出,或證明被告有先履行的義務。另外,抗辯權并沒有否定請求權的效力,因而在當事人未援用同時履行抗辯權時,法院不得依職權將其考慮。反之,若被告援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則法院應當審查被告的主張是否成立,再作裁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為躲電子眼噴涂車牌違法嗎
2020-12-29商標注冊證怎么查詢
2020-11-19傷殘鑒定需要多少錢
2021-03-21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5怎么申請脫離親子關系,有哪些法律途徑
2021-01-05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離婚自由的保障措施有什么
2020-12-07離婚財產保全時需要證據嗎
2020-11-23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定哪些內容
2021-01-28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受益人殺害被保險人保險公司是否還要賠償
2020-12-26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哪些原則
2020-11-08洗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1-01-25保險公司精算師制度問題有哪些
2021-01-18未盡說明義務 事故后應理賠
2020-11-22房屋拆遷有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19房屋拆遷工作的申請流程
2021-02-05企業拆遷補償款賬務處理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