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刑復核程序有利于貫徹少殺方針
中國對死刑適用歷來采取謹慎的方針,堅持少殺,嚴格控制殺人的范圍。為了貫徹黨和國家這一刑事政策,刑法從實體法的角度嚴格控制了死刑的適用范圍。如《刑法》第43條規(guī)定:“死刑只適用于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對于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2年執(zhí)行,實行勞動改造,以觀后效。”《刑法》第44條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已滿16歲不滿18歲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別嚴重,可以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zhí)行。”《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死刑復核程序,則從程序上保證了死刑判決符合實體上的規(guī)格和條件。實踐證明,死刑復核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刑法中關于死刑適用范圍規(guī)定的貫徹執(zhí)行,有利于保證穩(wěn)、準、狠地判處少數(shù)罪大惡極、非殺不可的犯罪分子的死刑,使之受到最嚴厲的法律制裁。同時,又能堅持少殺政策,對可殺可不殺的堅決不殺;對罪該處死,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zhí)行的犯罪分子,通過復核,判處其死緩,給予犯罪分子一個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這無論對國家、對社會還是對犯罪分子本人來說,都是有益的。
2.死刑復核程序有利于防止錯殺
死刑是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正確適用死刑,可以有效地打擊犯罪和保護人民。錯殺,不僅給無辜者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也有失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人死不可復生的道理,要求司法機關必須準確無誤地適用死刑,體現(xiàn)在《刑事訴訟法》上,立法者不但把判處死刑第一審案件的審判管轄權統(tǒng)一收歸中級以上人民法院行使,而且在訴訟程序上,對判處死刑的判決設置一道復核程序,使一切判處死刑的判決或裁定在上訴期限過后或在兩審終審后都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待最高審判機關或其授權的審判機關再次審核批準后方可發(fā)生法律效力,交付執(zhí)行。這樣做,不僅能夠使死刑適用標準掌握得準確,而且,通過復核,總結經(jīng)驗,指導各級人民法院對于法律的理解和執(zhí)行也趨向統(tǒng)一和平衡,從而最大限度地確保死刑判決或裁定的質(zhì)量。可見,死刑復核程序是從審判程序上防止錯殺的一種有力保障。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可以增加借款合同法律效力嗎
2021-01-03回遷房如何辦理戶口薄
2021-02-22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履行什么職責
2021-02-24董事可以兼任總經(jīng)理嗎
2021-01-11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jù)收集方法
2020-11-30墊付保證金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0-11-30請求交通賠償需要的證據(jù)是什么
2020-12-18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和艾滋病人結婚是無效的嗎
2021-03-02車禍致人傷殘如何索償
2021-03-25打架報警醫(yī)療費要承擔嗎
2021-02-15連環(huán)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境外單位是否適用勞動法下的競業(yè)限制單位
2021-01-01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保險標的是什么意思
2021-01-03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汽車丟了,保險公司怎樣理賠
2021-02-17農(nóng)村集體土地流轉協(xié)議怎么寫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