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下稱“《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下稱“《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其他單位應當服從人民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做好本單位的應急救援工作,并積極組織人員參加所在地的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
根據上述規定,相關單位和個人有義務和責任按照政府主管部門要求,予以配合,包括物業公司。
二、物業公司可以將小區內被隔離人員的具體信息進行公示嗎?
《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采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住宅物業管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試行)》第四條第八項第1款規定:“物業公司對獲取的被隔離人員信息負有保密義務,不得對外披露、私自散布,包括房號、姓名等等”。
中央網信辦2020年2月9日公開發布《關于做好個人信息保護利用大數據支撐聯防聯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除國務院衛生健康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授權的機構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疫情防控、疾病防治為由,未經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收集聯防聯控所必需的個人信息應參照國家標準個人信息安全規范,堅持最小范圍原則,收集對象原則上限于確診者、疑似者、密切接觸者等重點人群,一般不針對特定地區的所有人群,防止形成對特定地域人群的事實上歧視。通知明確,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個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開姓名、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因聯防聯控工作需要,且經過脫敏處理的除外。收集或掌握個人信息的機構要對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負責,采取嚴格的管理和技術防護措施,防止被竊取、被泄露。
根據上述規定,物業公司沒有權利自行披露被隔離人員的基本信息。
需要強調的是物業公司對依法獲取的被隔離人員信息負有保密義務,不得對外披露個人隱私信息。但物業公司應在本物業管理區域內做好疫情防控情況的的收集、匯總工作,按照社區統一要求及時報告,配合政府相關部門采集和提供疫情防控所需人員信息,經政府相關部門核實、分析后,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傳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向社會公布。
三、物業公司是否可以禁止租戶、訪客、外賣、快遞等人員進入小區內部?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于2020年2月1日發布的《住宅物業管理區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試行)》中規定:1.原則上拒絕非本小區業主或使用人及車輛進入物業管理區域
(包括但不限于快遞員、外賣員等)。快遞公司、外賣等所配送的物品應送至指定存放區域進行臨時存放,并通知客戶自行領取;2.所有進入區域范圍內的人員必須測量體溫,超37.3度拒絕進入,并報告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及居委會處理。
根據上述規定,若房屋承租人體溫正常,物業公司沒有權利拒絕該人員進入小區,物業公司應做好登記,提醒該人員做好自我隔離,并自行向社區居委會報告。如該人員體溫超37.3度,則物業公司須拒絕其進入小區,并及時向衛生部門或疾控中心、居委會報告。
訪客、快遞、外賣等人員原則上物業公司不得允許其進入住宅區。
四、在防疫期間遇到不服從防疫管理的人員物業公司該怎么處理?
《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六十六條規定:“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法規定,不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發布的決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第六十七條:“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突發事件發生或者危害擴大,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傳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條:“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采取下列措施: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一)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
因此,物業管理企業遇到不服從防疫管理的人員,物業公司可進行規勸引導,明確告知其需要承擔的法律后果,留存好相關證據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請求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五、物業公司是否有權強制查驗外來人員身份證并登記身份證號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對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應當予以保密。”
第十五條: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出示執法證件,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一)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需要查明身份的;(二)依法實施現場管制時,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三)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突發事件時,需要查明現場有關人員身份的;(四)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港口、碼頭、機場或者在重大活動期間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場所,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五)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查驗居民身份證是指公安機關在執行任務時,為查明公民身份,依法命令或強制公民出示居民身份證。群眾治安聯防組織在維護社會治安時,遇到形跡可疑的人需要查明其身份時,應由在場參加值勤的公安干警查驗當事人的居民身份證,治安聯防隊無權查驗。
目前暫無法律規定物業公司具備查驗身份證并登記的權利,故物業公司無權強制要求外來人員出具身份證進行查驗。如確實工作需要,可以在得到業主的支持前提下獲取,但是要對獲取的身份證號碼等信息嚴格保密。保障外來人員留下的身份信息不會被盜用,否則將涉嫌泄露個人隱私。
六、業主能否以疫情為由拒交或者緩交物業費?
《物業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規定:“業主應當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交納物業服務費用。業主與物業使用人約定由物業使用人交納物業服務費用的,從其約定,業主負連帶交納責任。”
《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第二十條規定:“業主拒付物業服務費,不繳存專項維修資金以及實施其他損害業主共同權益行為的,業主大會可以在管理規約和業主大會議事規則中對其共同管理權的行使予以限制”。
因此,業主不能以疫情為由要求物業公司必須緩交或者不交物業費。業主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繳納物業費是應履行的合同義務,物業公司沒有因發生疫情而中斷或停止為業主提供物業服務,也沒有因發生疫情減少任何一項服務費用的支出,反而大幅度地增加了各類防控物資的采購和采購費用的支出。況且,因防控疫情需要,物業公司仍要給不能及時到崗的員工發放工資,疫情并非業主不履行交費義務的合理抗辯事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貸款買房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1-03-08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房產放棄贈與公證了沒過戶能反悔嗎
2020-11-20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后可不可以分割
2021-03-15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有關保險的"法律常識"
2021-01-28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是什么,包括哪些特征
2021-02-07征收集體土地審批程序以及要求
2020-12-14強制拆遷補償款能否執行
2021-01-12南京拆遷安置房登記辦理文件
2020-12-10婚前房屋在婚后拆遷補償房屋屬共同財產嗎
2020-12-21拆遷時宅基地如何補償
2020-11-17高鐵拆遷,拆遷方需要出示哪些文件
2021-03-13房屋征收補償面積包括公攤面積嗎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