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監督與刑事公訴的關系
事實上,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和刑事公訴職能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相伴而生的。早在12世紀,法國國王為維護王室利益,設置了代理人職位。代理人代表國王辦理私人事務,參加訴訟活動。到了14世紀初,法國國王腓力普四世將原來的國王代理人改稱為檢察官,其職權之一就是代表國王對各封建領主和地方當局實行監督,一方面以國家刑事公訴人的身份對犯罪進行偵查,另一方面指導法院進行訴訟。在我國,中國的御史制度即為古代檢察制度,是現代檢察制度的淵源之一。中國古代御史的職能是監督法律、法令的實施,對違反朝政綱紀的官吏進行彈劾,參與監督中央司法機關對重大案件的審判,在全國范圍內或在特定地區對地方司法進行監督和檢查。可見,無論是從西方檢察制度的發展來看,還是就中國古代御史制度的職能而言,國家最初設立檢察制度的目標有兩個:一是承擔國家的法律監督職能,二是從事追究犯罪、控訴犯罪的職能。
檢察機關雙重職能的分化發生在近現代。近現代以來,一些西方國家,主要是英美法系國家,發展和完善了檢察機關追究犯罪、控訴犯罪的職能,而弱化法律監督職能。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必須以普通公訴人的身份與被告方展開對抗,在訴訟地位上也與被告人平等。而在另一些國家,尤其是大陸法系國家,則發展和完善了檢察官行使法律監督權的職能,并將檢察機關抬高到了與法院等量齊觀的地位。如法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檢察官負有關注整個訴訟活動合法進行,保障法庭正確適用法律的責任,并有權對違法亂紀的審判行為提出異議;日本刑事訴訟法也規定,檢察官在審判程序中享有聲明異議權,所謂聲明異議權,是在認為法院審判官的訴訟行為違法或不當時,對該法院提出適當的處理要求。
在我國,檢察機關在刑事訴訟中主要有以下職權:一是審查批準逮捕、決定逮捕權;二是職務犯罪偵查權;三是刑事公訴權;四是對刑事訴訟的法律監督權。不難看出,刑事公訴權與刑事訴訟的法律監督權是并列的檢察機關刑事訴訟職權的兩個方面。但是,刑事公訴權與刑事訴訟法律監督權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刑事公訴權是國家的追訴犯罪權,其基本任務是代表國家指控犯罪,運用證據證明犯罪,達到依法懲治犯罪、維護國家秩序的目的。刑事訴訟監督權主要包括刑事立案監督權、刑事偵查監督權、刑事審判監督權、刑事執行監督權。筆者認為,檢察機關刑事訴訟法律監督權能的有效行使,是不能脫離開具體的刑事公訴權能的,監督是內容,是目的,刑事公訴是形式,是載體。監督權需以刑事公訴權為基礎,為條件,刑事公訴權是監督權得以發揮的必要途徑和手段。例如,對于刑事偵查,檢察機關可以通過起訴或不起訴等形式對偵查機關進行法律監督;對刑事審判,檢察機關可以參與訴訟,以國家公訴人的身份對犯罪行為提起訴訟,出庭支持公訴,對認為確有錯誤的生效或未生效的裁判提出抗訴。鑒于此,我們可以說,刑事公訴的過程也必然是行使監督權的過程,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參與刑事訴訟的各方權力(權利)主體必須澄清以下認識: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與刑事公訴職能的理想關系集中體現在法律監督職能在訴訟中的良性運行上,法律監督職能的有效行使必須以刑事公訴方、辯護方和審判方積極有效的共同運作為前提,脫離控訴職能,監督職能就會失去其運作的途徑。因此,我們必須在法律上、法理上明確檢察機關專門法律監督者的地位,明確檢察監督權在本質上是一種相對請求權,是一種程序制約權,明確檢察監督權的實現途徑只能是訴訟。
二、刑事公訴活動中的偵查監督
(一)刑事公訴活動中偵查監督的法律依據
1、《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凡需要提起刑事公訴的案件,一律由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是否屬于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有無附帶民事訴訟;偵查活動是否合法。
2、《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八十二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部門、審查起訴部門在審查逮捕、審查起訴中,應當審查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發現違法情況,應當提出意見通知公安機關糾正。構成犯罪的,移送有關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百八十三條規定:人民檢察院根據需要可以派員參加公安機關對于重大案件的討論和其他偵查活動,發現違法行為,應當及時通知糾正。第三百八十六條規定:人民檢察院發現公安機關或者公安人員在偵查或者決定、執行、變更、撤銷強制措施等活動中有違法情形的,應當提出糾正意見……。第三百八十九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部門、審查起訴部門發現偵查人員在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移送本院偵查部門審查,并報告檢察長……。第三百九十條規定:人民檢察院審查逮捕部門或者審查起訴部門對本院偵查部門偵查或者決定、執行、變更、撤銷強制措施等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應當根據情節分別處理。情節較輕的,可以直接向偵查部門提出糾正意見;情節較重或者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報告檢察長決定。
(二)當前刑事公訴活動中偵查監督的主要方式
偵查監督是對偵查權的一種制衡,其目的在于保障偵查依法進行,保護當事人、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當前刑事公訴活動中偵查監督的主要方式有:
1、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對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提出糾正意見,這是刑事公訴部門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進行監督的最為基本的方式。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主要包括《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八十一條規定的“對犯罪嫌疑人刑訊逼供、誘供”,“對被害人、證人以體罰、威脅、誘騙等非法手段收集證據”等11種情形。
2、向偵查機關發出檢察建議,這也是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進行監督的較為常見方式。對偵查機關在偵查活動出現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提出建議,以促進偵查機關完善制度,提高偵查活動的質量和效率。
3、公訴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公訴引導偵查取證是現代訴訟的控、辯、審職能的要求,也是提高辦案效率、質量,形成打擊犯罪合力的需要?,F行的庭審方式要求公訴人在法庭上全面履行舉證責任,與被告人及辯護人展開辯論。公訴部門適時介入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利用其熟悉、了解庭審訴訟程序和證據要求方面的優勢,指導偵查人員圍繞指控的犯罪全面收集和固定證據,有利于形成強大的偵控合力,提高打擊犯罪的力度??梢哉f,引導偵查取證是公訴權的延伸,是保證公訴有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4、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依法追訴漏罪、漏犯。人民檢察院公訴部門經審查認為犯罪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遺漏罪行、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等情形,認為需要補充偵查的,提出具體的書面意見,連同案卷材料一并退回偵查機關補充偵查;公訴部門在審查案件過程中,發現偵查機關遺漏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的,應當要求偵查機關將遺漏的犯罪嫌疑人補充移送;發現偵查機關遺漏犯罪事實的,應追訴遺漏的犯罪事實。
5、改變偵查機關不當定性。對偵查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性質進行審查,對定性不當的,公訴部門應依法改變定性并提起公訴。
6、建議偵查機關另行處理案件。對于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發現犯罪嫌疑人沒有違法犯罪行為的,書面說明理由將案卷退回公安機關處理;發現犯罪事實并非犯罪嫌疑人所為的,書面說明理由將案卷退回公安機關并建議公安機關重新偵查。
刑事公訴活動中的偵查監督方式還有許多,如定期與偵查機關召開聯席會議,就治安制度、工作情況予以分析、研究,從而提出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與偵查機關進行個案的溝通與研討,形成打擊犯罪的合力;深入偵查機關內部開展執法規范化講座;偵訴部門定期對案件質量進行動態分析等,這些方式的有效行使,對于建立新型檢警模式,加強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力度具有重要意義。
(三)刑事公訴活動中偵查監督存在的問題
1、監督力度不夠。一方面公訴部門存在重辦案輕監督的傾向,對偵查活動監督職責履行得不夠好,割裂了辦案與監督的關系,存在單純為辦案而辦案的情況。一些地方過多考慮與公安等偵查機關的關系,監督不及時,態度不堅決,措施不得力;另一方面,公訴部門對偵查活動的事后監督難以發揮應有效果。在刑事訴訟中,偵查、檢察機關作為訴訟一方,在追究犯罪、指控犯罪這個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公安等偵查機關的工作重點是對已發生的犯罪進行偵查,其著眼點在于如何查獲犯罪嫌疑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實施了哪些行為;公訴部門則根據偵查機關提供的證據材料對犯罪進行審查,其著眼點在于審查犯罪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能否達到起訴的標準。兩者工作重點的不同導致他們對證據的重視程度不同,對證據種類的關注程度不同,對證據規格的理解不同,在實踐中就產生了偵查機關證據收集不到位,容易滿足于對供述的獲取,忽視對痕跡、血跡、毛發等物證以及書證、刑事科學技術鑒定等證據的收集,而這些證據的提取具有極強的時效性,一旦時過境遷就只能留下永久的遺憾。司法實踐中,偵查活動在逮捕犯罪嫌疑人后便由偵查機關獨立進行,對這一階段的監督只能在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后由公訴部門進行事后監督,而事后監督不論在監督力度上還是監督效果上都無法與事中監督相比。
2、對刑事偵查的監督還存在一定盲區。如司法實踐中對公安等偵查機關有案不立、有罪不究的監督往往是在審查批捕、審查起訴環節才能發現,對某些案件偵查機關是否立案、立案后擅自撤案還缺乏監督和制約。
3、監督模式相對單一。目前,公訴部門對偵查活動的監督模式還主要集中在口頭或書面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上,由于辦案任務繁重,文來文往成為偵查活動監督的主要手段,面對面的個案溝通、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以規范講座的形式全面引導偵查等監督模式的展開還有待進一步推進。
4、檢察機關偵查監督權的配置不合理。在2000年的檢察機關改革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捕廳更名為偵查監督廳,隨后,各省、市及基層院的審查批捕處(科)也相繼更名為偵查監督處(科),這一變化引起了廣泛關注。筆者認為將審查批捕廳(處、科)更名為偵查監督廳(處、科),從形式上掩蓋了刑事公訴活動中對偵查活動的監督權力,從內容上弱化了刑事公訴權行使中對偵查活動的監督。事實上,《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在第十章“偵查監督”一節中,賦予了審查起訴部門同審查逮捕部門一樣的偵查監督權,將偵查監督權完全歸屬于審查逮捕部門有悖法律,即使在實質上刑事公訴部門并沒有喪失或沒有完全喪失偵查監督權,偵查監督廳(處、科)的命名也不盡合理。
三、刑事公訴活動中的審判監督
(一)刑事公訴活動中審判監督的法律依據
1、《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本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的時候,應當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第二百零五條第三款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2、《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三百九十一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審判監督由審查起訴部門承辦……。第三百九十四條規定:……出席法庭的檢察人員發現法庭審判違反規定的程序,應當在休庭后及時向本院檢察長報告。人民檢察院對違反程序的庭審活動提出糾正意見,應當由人民檢察院在庭審后提出。第三百九十八條規定:對刑事判決、裁定的監督由審查起訴部門承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需要夫妻雙方簽字嗎
2020-12-31確定債權是否可以質押
2021-02-19創業型企業貸款申請書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6職務犯罪刑期過半能否申請假釋
2020-12-30父母離婚小孩有自由選擇跟誰的權利嗎
2020-11-11婚姻自由受兒女贍養要挾怎么辦
2021-02-14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該怎么辦過程是怎么做的?
2021-02-16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簽假合同應怎樣處罰
2021-01-27雇工經營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11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上了老賴黑名單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01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產生的訴訟費誰承擔
2021-02-16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
2020-12-27家屬是否屬被保險人引索賠糾紛
2021-03-19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