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借貸中,借貸雙方最易在民間借貸利息上產生矛盾。民間借貸可以是有償(有息借款),也可以是無償(無息借款)的,是否有償(有息)由借貸雙方約定。但如果雙方就借款利息約定不明的話,則一般就是認為屬于無償借貸。對于有償借貸來說,其中的利息其實法律方面有相應的規定。那么法律對借款利息是怎樣規定的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法律對借款利息是怎樣規定的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二、借款利息的種類有哪些
借款合同的利息,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正常借款期限內的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36%(年利率,對應的月利率為3%,即三分利,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借貸合同中規定的利率,24%以下為有效,24~36%之間的為自然債務(債務人已支付的無權請求返還),36%以上為不當得利,必須予以返還。”
(二)逾期利息
現行的人民銀行規定逾期貸款利率為原利率上浮30%-50%。
(三)遲延履行判決書的罰息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也就是說,如果債務人未能按生效判決或仲裁裁決規定的期限履行,則從遲延之日起,原約定利息加倍計算。
就民間借貸而言,借款合同中的借款利息可以由當事人約定,但是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因此,當事人在約定借款利息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法律規定區分不同的利息種類并做出正確的選擇。此時切記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利息,否則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那么就會被認定為高利貸。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對高利貸關系是不予保護的,這樣下來當事人的利益就會很容易受到損害。
借款合同印花稅稅率的法律規定
借款期限屆滿后,利息沒有約定該如何計算?
借款糾紛原告怎樣舉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樂清市檢察院依法批捕“女孩滴滴順風車遇害案”犯罪嫌疑人鐘某
2021-01-01美容院顧客被欺詐怎么辦,消費者應該怎么維權
2020-11-08城市房屋強制拆遷流程有哪些
2021-02-04行政復議的對象是什么
2021-01-27行政強制執行的特征
2021-02-16權錢壞軍婚 案發進牢獄
2021-02-16合伙企業財產范圍及性質
2020-12-10從一起擔保追償權糾紛案看公司法第60條及擔保法司法解釋第4條的
2021-01-18交通事故賠償標準依據是什么
2021-01-02父母離婚誰是監護人
2021-01-04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社交軟件聊天記錄可以做離婚證據嗎
2021-01-13哪些房地產不設定抵押?
2020-12-08侵權糾紛可主張賠償可期待利益嗎
2021-03-25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2-19勞動合同過期半年沒有續簽怎么辦
2021-03-14勞動合同終止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3什么是勞務經濟
2020-12-21員工調崗調薪該如何操作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