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借貸中,借貸雙方最易在民間借貸利息上產生矛盾。民間借貸可以是有償(有息借款),也可以是無償(無息借款)的,是否有償(有息)由借貸雙方約定。但如果雙方就借款利息約定不明的話,則一般就是認為屬于無償借貸。對于有償借貸來說,其中的利息其實法律方面有相應的規定。那么法律對借款利息是怎樣規定的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法律對借款利息是怎樣規定的
《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二、借款利息的種類有哪些
借款合同的利息,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正常借款期限內的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36%(年利率,對應的月利率為3%,即三分利,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借貸合同中規定的利率,24%以下為有效,24~36%之間的為自然債務(債務人已支付的無權請求返還),36%以上為不當得利,必須予以返還。”
(二)逾期利息
現行的人民銀行規定逾期貸款利率為原利率上浮30%-50%。
(三)遲延履行判決書的罰息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也就是說,如果債務人未能按生效判決或仲裁裁決規定的期限履行,則從遲延之日起,原約定利息加倍計算。
就民間借貸而言,借款合同中的借款利息可以由當事人約定,但是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因此,當事人在約定借款利息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法律規定區分不同的利息種類并做出正確的選擇。此時切記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利息,否則超過了國家規定的標準,那么就會被認定為高利貸。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對高利貸關系是不予保護的,這樣下來當事人的利益就會很容易受到損害。
借款合同印花稅稅率的法律規定
借款期限屆滿后,利息沒有約定該如何計算?
借款糾紛原告怎樣舉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21徇私舞弊罪的立案標準都有哪些呢
2020-12-29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怎么處理
2020-12-16簽了贍養協議現在不給錢能告他嗎
2021-03-03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協議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6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人身侵權按城鎮賠償有什么
2021-02-19以占有改定方式設立動產質權有效嗎
2021-03-05公告送達申請書適用情形
2021-01-12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接管期限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0-12-16醉駕撞車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1小學生在校發生意外.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5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0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