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得從多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實力和信譽。企業不得利用超低價傾銷、商業賄賂及竊取商業機密的方式進行不正當競爭。否則,企業要承擔法律責任。那么,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例外情形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跟隨小編做個了解。
一、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例外情形有哪些?
不正當削價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而采用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的行為是一種嚴重危害競爭的行為,它會給同類經營者造成實質性損害或者損害威脅,阻礙或威脅競爭對手的建立、生存和發展。但是如果經營者不是為了排擠競爭對手的目的,而是為了一定期限內盡快使資金得以周轉和利用,從而使損失盡量養活低價銷售商品,則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例如,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一條第二款就規定,因有下列情形之一而低價銷售商品的,不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
1、銷售鮮活商品;
2、處理有效期限即將到期的商品或者其它積壓的商品;
3、季節性降價;
4、因清償債務、轉產、歇業降低銷售商品。
這一規定,區分了正當與不正當的低價銷售商品的界限。
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特征是什么?
1、行為主體為經營者。經營者是從事商品經營和營利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這里所說的經營者強調的是從事了經營活動的主體,而不論其是否有法定資格或能力。這里所說的主體包括一般主體和特殊主體,后者包括非法經營者和政府及其所屬部門。
2、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
3、損害了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4、行為主體存在主觀過錯。
三、利用商業賄賂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2條的規定,經營者有商業賄賂行為,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監督檢查部門可處以1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沒收其違法所得。
這條規定是處罰商業賄賂行為的基本依據。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11月5日《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有關單位或個人購買或銷售商品時收受賄賂的,同樣按照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2條對經營者行賄的處罰規定予以處罰,即罰款、沒收非法所得,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綜上所述,企業進行低價銷售,如果是銷售鮮活產品、處理到期積壓產品、因為季節性因素銷售的,則不構成不正當競爭。這些也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例外情形。不正當競爭行為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影響其他企業的正常經營,作為工商部門,要加強對這類行為的打擊力度。
企業同工不同酬怎么辦,它的危害是什么
企業上市前應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公司上市必經流程有哪些?
企業經濟性裁員流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履行完要簽中止協議嗎
2020-12-18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直行道左轉怎么處罰
2020-12-25附條件生效多久生效
2021-03-06參與眾籌能不能作為消費者投訴
2020-12-24受欺騙贈與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1-17買賣婚姻能提出離婚嗎
2021-03-24開發商與業主簽的購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0訴訟離婚需要找律師嗎
2021-01-30勞動監察部門能否確立勞動關系
2021-02-10勞動爭議一審結束仲裁還有效力嗎
2021-02-10怎樣為車輛買保險
2020-12-0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疑問有哪些
2020-12-01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交通保險理賠誤區有哪些
2020-11-22辭職后保險怎么處理
2020-11-20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之間有哪些不同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