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晚9時許,被告人甲某與臨市的女網友乙某行至襄城縣山頭店鄉喬柿園村北汝河南岸時相約跳河自殺。當二人一同跳入汝河深水時,甲某改變主意,乙某隨沉入水底。被告人甲某在自己打撈乙某沒有結果后,沒有及時呼救及采取其他救助措施,最終導致乙某溺水死亡。2008年6月4日11時許,甲某打電話向公安機關投案,并如實供述犯罪事實。
[分歧]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在被害人落水后立刻實施了當時條件下最有效的打撈行為;被害人的死亡和被告人的行為沒有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被害人死亡不是被告人的不作為引起的;被告人不具有放棄被害人生命的主觀心態,不具備間接故意殺人的故意;被告人積極救助的行為表明其主觀上并非放任被害人死亡。因此,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故意殺人罪而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甲某與他人相約跳河自殺,在與他人一同入水后改變主意,雖然在他人沉入水底后自己進行了打撈,但在打撈無果后沒有及時呼救和采取其他救助措施,最終導致他人溺水死亡的嚴重后果,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公訴機關指控被告人甲某犯故意殺人罪成立,應予支持。
[解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一、關于“相約自殺”未死者的刑事責任。本案屬于單純自愿的相約自殺案件。在該類案件中,對于未死者對他方的生命是否負有救助之作為義務,既無法律之明文規定,也無職務或業務之要求。而這個問題又直接關系到對“相約自殺”未死者主觀方面的判斷,從而影響其定罪量刑。
被告人甲某的先行行為即相約自殺行為,應該引起其救助相約自殺的他人生命的作為義務。因為,先行行為之所以產生作為之義務,是因為先行行為導致了發生一定危害后果的危險,為保護合法權益免受危險進而會導致的危害,法律就要求行為人擔負消除因自己先行行為所致之危險并避免危害后果發生之作為義務。因此,甲某在負有救助相約自殺的他人義務的情況下,應知道且明知被害人的死亡后果,而對其死亡采取放任的態度,既未積極施救,又未及時報警,其不作為導致了被害人的死亡,應定(間接)故意殺人罪。
二、關于本案件間接故意殺人與過失致人死亡罪主觀方面的界限。間接故意殺人和過失致人死亡的界限上,對“放任”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本案在認定問題上的重要判斷標準之一。間接故意的“放任”態度,實際上有兩層含義:一是行為人雖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但不設法防止其發生,而是采取聽之任之,漠不關心的態度;二是行為人這種放縱結果發生的態度,是因為其希望借助其行為實現其他特定目的的愿望過于強烈,使其達到不計較危害結果發生的程度。
毫無疑問,甲某對被害人死亡所持放任態度便是前者。在實施跳河自殺行為的過程中,其對被害人死亡的結果采取的是漠不關心,聽之任之的態度。被害人落水后,其所實施的一切施救行為都不能切斷其不作為與被害人溺死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時,也不能影響對其主管方面間接故意殺人的定性。
此外,關于本案被告人的量刑問題。被告人甲某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根據法律規定,應當從輕處罰。此外,被告人甲某犯罪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屬自首,可以從輕處罰。綜上,判處被告人緩刑還是十分適當的,既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又很好的兼顧了被告人主觀惡性較小、改造前景較好的實際情況。丁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1-21存量房交易的程序有哪些呢
2021-02-17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想領結婚證父母不給戶口本怎么辦
2020-12-09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當一方堅決不離婚時,法院怎么判定是否離婚離婚
2020-12-16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出售違建合同有效嗎
2021-01-19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條件有哪些
2020-12-06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勞務合同要注意些什么
2021-02-20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人壽保險的受益人是誰,人壽保險該怎么理賠
2021-02-08產品責任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