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合同法中,有一種權利叫做抗辯權,是在互負債務雙方發生糾紛或者矛盾時產生作用的。先執行抗辯權對于債務履行的順序作出了相應規定,避免了在雙方債務清償過程中說不清的扯皮現象。通常,我們所說的先執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包括了四個方面。那么,具體是哪四個方面呢?
首先,先執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后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債的本旨,后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合同法》第67條)。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先執行抗辯權的概念。中國合同法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先執行抗辯權發生于有先后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于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些都是它不同于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先執行抗辯權適用條件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因同一雙務合同互負債務,且兩債務間具有對價關系。先執行抗辯權與同時履行抗辯權一樣,均只能發生于雙務合同。因此,單務合同以及不完全的雙務合同均不能產生先執行抗辯權。
(二)先執行抗辯權適用的雙務合同屬于異時履行。異時履行是指雙方履行存在的時間順序,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后履行。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對一些買賣合同,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一般采用同時履行主義。而對于有些合同如租賃、承攬、保管、倉儲、委托、行紀、居間等則一般應采用異時履行主義。
(三)先履行方債務已屆清償期。如果履行期未屆至,先履行方只能暫時停止履行的準備,無從停止履行。
(四)先履行方有確切證據證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它包括三個要素:
1、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能力。按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原因有:
①財產顯形減少。包括經營狀況惡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②喪失商業信譽;
③提供勞務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債務人喪失勞動能力;
④給付特定物的債務中,該特定物喪失;
⑤其他情形。
2、后履行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發生于合同成立之后。
3、先履行方對事實負有舉證責任。先履行方主張先執行抗辯權,必須有對方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確切證據,而不能憑自己的主觀猜測。否則,將會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承擔違約責任,從而使自己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先執行抗辯權有需要具備的四個適用條件。在甲乙雙方互相欠有債務時,先執行抗辯權能夠對雙方債務的清償先后順序作出合理清晰的界定,所以如果在您身上也遇到此類問題的話,可以先搞清楚先執行抗辯權的適用條件。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程施工工人受傷如何處理
2021-01-27自離公司不開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1-01-07p2p非法集資資金如何追回
2021-02-10侵犯商標權10萬法院會怎么判
2021-03-01學生交通事故怎么賠償
2021-01-21企業破產法司法解釋三有什么內容
2020-11-28強制傳喚是否折抵行政拘留
2020-11-19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夫妻協議離婚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30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什么
2021-03-08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如何正確理解保險公司之間的連帶責任問題
2021-01-10如何進行保險索賠呢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