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抗辯權,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可以中止對相關事物的履行問題,當然不同的抗辯權有著不同的效力,對于不安抗辯權來說,它的效力和一般的順序履行抗辯權雖然基本上是類似的,但是是有一點的不同的,那么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是什么樣的?
(一)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
按合同法第68條規定,先給付義務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后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的,有權中止履行。所謂中止履行,就是暫停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履行義務仍然存在。在后給付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此處所謂適當擔保,既指設定擔保的時間適當,更指設定的擔保能保障先給付義務人的債權得以實現。至于擔保的類型則在所不限,可以是保證,也可以是抵押、質押等。
(二)先給付義務人解除合同
按合同法規定,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后,后給付義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的方式,由先給付義務人通知后給付義務人,通知到達時發生合同解除效力;但后給付義務人有異議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與仲裁機構確認合同解除效力。
后給付義務人的行為構成違約時,應負違約責任。
我國《合同法》第69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由此見,不安抗辯權的效力首先在于后履行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前,先履行義務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其次,對方未在合理期限內提供擔保也未能恢復履行能力的,可以解除合同。但是,要注意的是,解約權的行使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即“相對方拒絕提出給付或提出擔保”。另外,解約權的行使在審判實踐中還需法官依據誠實信用和公平原則進行自由裁量。
一般來說,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有兩種,一種是在先給付人發現后給付人可能會出現中止履行合同的情況的時候,先給付人可以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來中止相應的合同的履行,另一種是在先給付人發現后給付人可能進行根本違約的情況的時候,這時先給付人便可以行使相應的不安抗辯權了。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征地老百姓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22管轄權異議超出時間怎么處理
2020-12-11轉讓商標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20贍養費收入法院能查嗎
2020-11-27雇傭關系辭退需補償嗎
2021-02-18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網簽購房合同查詢
2021-03-12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員工未辦理離職手續勞動關系是否還存續
2021-03-23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詳解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費用問題
2020-11-26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2-05被保險人保護代位求償權實現的義務辨析
2020-12-09代理人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行為是否有效
2021-03-25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應頒發什么證
2021-02-21拆遷不想要安置房怎么辦
2020-12-10茂名電白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0常熟農村拆遷戶口有什么影響作用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