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抗辯權,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是可以中止對相關事物的履行問題,當然不同的抗辯權有著不同的效力,對于不安抗辯權來說,它的效力和一般的順序履行抗辯權雖然基本上是類似的,但是是有一點的不同的,那么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是什么樣的?
(一)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
按合同法第68條規定,先給付義務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后給付義務人的履行能力明顯降低,有不能為對待給付的現實危險的,有權中止履行。所謂中止履行,就是暫停履行或者延期履行,履行義務仍然存在。在后給付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此處所謂適當擔保,既指設定擔保的時間適當,更指設定的擔保能保障先給付義務人的債權得以實現。至于擔保的類型則在所不限,可以是保證,也可以是抵押、質押等。
(二)先給付義務人解除合同
按合同法規定,先給付義務人中止履行后,后給付義務人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先給付義務人可以解除合同。解除的方式,由先給付義務人通知后給付義務人,通知到達時發生合同解除效力;但后給付義務人有異議時,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與仲裁機構確認合同解除效力。
后給付義務人的行為構成違約時,應負違約責任。
我國《合同法》第69條規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后,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由此見,不安抗辯權的效力首先在于后履行義務人提供適當擔保前,先履行義務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其次,對方未在合理期限內提供擔保也未能恢復履行能力的,可以解除合同。但是,要注意的是,解約權的行使有嚴格的條件限制,即“相對方拒絕提出給付或提出擔保”。另外,解約權的行使在審判實踐中還需法官依據誠實信用和公平原則進行自由裁量。
一般來說,不安抗辯權的效力有兩種,一種是在先給付人發現后給付人可能會出現中止履行合同的情況的時候,先給付人可以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來中止相應的合同的履行,另一種是在先給付人發現后給付人可能進行根本違約的情況的時候,這時先給付人便可以行使相應的不安抗辯權了。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偵查階段有幾個月
2021-01-20辦婚禮不領證是騙婚嗎
2020-12-16刑事訴訟起訴書怎么寫
2020-12-09經濟糾紛律師費用誰出
2021-02-04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具備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外商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適用哪些法律
2021-02-18在公共場合做愛構成犯罪嗎
2021-02-09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被保險人或受益人索賠時怎樣行使權利?
2021-01-26委托了代理人,本人還能不能參加訴訟?
2021-02-02拆遷時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3-06怎么判斷鐵路征收的補償是否合理
2021-02-13房屋拆遷補償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5除了搶種搶建,還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征地拆遷補償
2021-02-16買拆遷房什么時候能辦房產證
2020-11-28如何確定是否可以享受拆遷補償安置待遇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