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對于先訴抗辯權和抗辯權不是很清楚,甚至可能都沒有聽說過這兩個詞,先訴抗辯權和抗辯權其實是發生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其中一方發起請求另一方就可以發起抗辯,那么事先放棄抗辯權的約定可以嗎?下面律霸小編將為您進行詳細的解答。
一、合同可以約定放棄抗辯權嗎
簽訂合同之前,是可以事先約定定放棄抗辯權的。
二、什么是抗辯權
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于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三、抗辯權的特征
民法上的抗辯權很多,諸如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先訴抗辯權、時效消滅抗辯權等等,這些抗辯權除了具有民事權利的一般特點之外,還具有自己的特征。
(一)抗辯權的客體是請求權,而且該項請求權只能是具有財產內容的抗辯權。民事權利如果從作用上劃分,可區分為請求權、抗辯權、支配權和形成權四種,其中請求權的客體為被請求人的給付行為,支配權的客體為被支配的對象如物、智力成果、人格利益等,形成權的客體為民事法律關系自身,而抗辯權的客體則是他人的請求權,這是由抗辯權的作用所決定的,因為抗辯權是對抗他人請求權的一項權利,其行使的結果是他人的請求權暫時或永久地不能實現。同時,請求權作為抗辯權的客體只能是具有財產內容的請求權,比如物權的請求權、債權請求權,如果是具有人身內容的請求權(如人格權請求權)則不得成為抗辯權的客體,因為在民法上對人身權的保護優于對財產權的保護,人身權請求權一旦產生,任何法律都不得附加條件對其行使給予限制。
(二)抗辯權是一種防御性而非攻擊性的權利。只有一方當事人行使請求權,另一方當事人才可能對此進行抗辯,否則“對抗”就無從談起。比如同時履行抗辯權,《德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六條規定:“因雙務契約而負擔債務者,在他方當事人未為對待給付之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的義務者,不在此限。”《日本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也規定:“雙務契約當事人的一方,于相對人履行其債務前,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但是,相對人的債務不在清償期時,不在此限。”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因契約互負債務者,于他方當事人未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之義務者,不在此限。”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后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從以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對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規定可以看出,只有在負有同時履行義務的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請求履行時,另一方才可行使抗辯權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否則就不能行使抗辯權。再比如時效完成抗辯權,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時效完成后,義務人可以拒絕給付。”我國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的學者建議稿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這里,“義務人可以拒絕給付”,是以“時效期限屆滿”,權利人請求給付為前提條件。如果沒有“請求”,那么就沒有“拒絕”即抗辯可言。因此,抗辯權永遠都是消極的、被動的,其作用主要在于防御,而不是攻擊。
(三)抗辯權的有效行使權是對請求權效力的一種阻卻。它并沒有否認相對人的請求權,也沒有變更或消滅相對人的權利。比如不安抗辯權,《德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一條規定:“因雙務契約負擔債務并向他方先為給付者,如他方的財產于訂約后明顯減少,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時,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擔保前,得拒絕自己的給付。”《法國民法典》第一千六百一十三條規定:“如買賣成立后,買賣人陷于破產或處于無清償能力致使出賣人有喪失價金之虞時,即使出賣人曾同意延期支付,出賣人亦不負交付標的物的義務,但若出賣人提供到期支付的保證則不在此限。”《日本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規定:“雙務契約當事人的一方,于相對人履行其債務前,可以拒絕履行自己的債務,但是,相對人的債務不在清償期時,不在此限。”臺灣地區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五條規定:“當事人之一方,應向他方先為給付者,如他方之財產,于訂約后顯形減少,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時,如他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擔保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
由上我們知道簽訂合同之前,是可以事先約定定放棄抗辯權的。通過小編的文章的描述,相信大家也合同可以約定放棄抗辯權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為你解答疑惑。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也可以再次咨詢律霸小編。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什么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和檢察院的職責是什么
2020-11-20行政處罰立案后多長時間做出
2021-01-04個人可以債務重組嗎
2021-02-19監視居住轉刑拘的條件
2021-02-20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喪偶婦女的財產繼承是否會因子女少分
2021-01-25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無錫地區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0-12-26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怎樣區分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3-18本案保險合同約定損失賠償是否成立
2021-02-09開公司車沒買保險怎樣處理
2021-02-06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保險代理合同(四)
2021-02-22營業房拆遷時,置換公攤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08遇到城中村拆遷時,我們該做些什么準備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