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失物和遺忘物是物權法上的兩個專業術語,由于兩者在字面上十分相似,而且兩者確實存在長相似之處,故而不少人對他們的概念以及區別都不是很了解。但在法律規范上,這兩者是存在本質上區別的。你是否知道,遺忘物和遺失物區別有哪些?
一、遺忘物和遺失物的區別
1、占有人喪失對物的占有時的心理狀態而言,遺失物占有人遺失動產時,往往是無意識的,事后也一般難以準確回憶或說明遺失發生的具體地點;而遺忘物的占有人均是有意識地將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準確地回憶或說明物所遺留的具體地點或場所。
2、從拾得人的主觀心理狀態而言,拾得人對于所拾之物是遺忘物還是遺失物,往往會有直觀的判斷。侵占遺失物與侵占遺忘物所負法律責任迥然,一個只是作為民事糾紛來調解,而另一個要遭受國家刑罰。原因就在于,如果這兩種拾得人將拾得物據為己有,主觀惡性是不同的。侵占遺失物的主觀惡性小,所以只賠償;侵占遺忘物 的主觀惡性大,所以要受刑罰懲罰。
3、從占有變動模式上,遺失物為“占有— 無人占有”模式,而遺忘物采取“占有—占有” 模式。正是遺忘物物主的遺忘行為造成場所管理人對遺忘物自動取得占有,不管管理人是否發現并拾取遺忘物。
4、從法律效果上,遺失物的拾得人享有費用或報酬請求權,而遺忘物的拾得人或發現人不享有費用或報酬請求權。
二、關于遺失物的刑法規定
遺失物指非基于遺失人的意志而暫時喪失占有的物,遺失物只能是動產,遺失物的拾得屬于事實行為,不以拾得人有行為能力為必要。遺失物只能是動產,不動產不存在遺失的問題。遺失物也不是無主財產,只不過是所有人喪失了對于物的占有,不為任何人占有的物。至于所有人喪失對于物的占有的情況,則有種種不同。一般是所有人自己因某種原因遺失;還有其他的情況,例如直接占有人將物遺丟失,對于間接占有人即所有人來講,是為遺失物。再如,無行為能力的所有人將物拋棄,因他欠缺意思能力,就不成立所有權的拋棄。但是所有人為了安全的目的或者其他考慮,將物品埋藏于土地之中或放置于一定的隱秘的場所,這時所有人并沒有喪失對于物的占有,因此并不是遺失物,如果因年長日久,所有人忘其所在,則為埋藏物或者隱藏物。
(一)拾得遺失物的法律效果
我國《物權法》在《民法通則》第79條規定的基礎上,對拾得遺失物的規則稍作改進,于第109~113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之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1、拾得人的義務
(1)報告義務:拾得人拾得遺失物后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2)保管義務: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損毀、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3)返還義務:遺失物權利人享有遺失物返還請求權,拾得人應當返還遺失物給權利人。
(二)遺失物的特征
1、遺失物是具體的物。
遺失物只能是物,而不能是某種權利,比如商標權等知識產權。而且遺失物不能是不能被人控制的物,比如陽光等等。
2、遺失物的界定狀態體現在占有。
比如甲丟了一只手機,那么這個時候手機被界定為遺失物是因為甲喪失了對手機的占有,也就是說甲喪失了對手機的實際控制。這一點是遺失物區別于埋藏物的最核心的特征。
3、是否喪失意思占有不影響遺失物的認定。
所謂意思占有,是指原所有人根據記憶的意思表示而持續的虛擬占有狀態。是否喪失意思占有只區別于遺忘物和非遺忘物的遺失物,而不區別于遺失物和其他物的特征。因為遺忘物本來就屬于遺失物的一種。比如甲遺忘了背包在公交車上,那由于遺忘,甲喪失了意思占有。但是如果甲無意間丟失了一個背包,那么此時甲在不斷尋找背包的過程中仍然有著意思占有,但該背包依然被認定為遺失物。
4、遺失物的重新占有須通過他人的民事行為。
比如甲丟了一只手機,如果這只手機之后被甲所找到了,在丟手機至找到手機這一段持續期間內,手機處于遺失物的狀態。而這個時候被甲找到了,不用說,甲重新取得了占有權;但是,除非甲能夠通過自身的民事行為找回這只手機,如果這個時候手機被乙拾得了,那么不管乙今后做何種行為,收益也好,處分也好,這只手機對于甲來說,自始至終是處于遺失狀態的遺失物。
(三)收到遺失物應如何處理
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
本條是關于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處理的規定。有關單位收到遺失物,應當查找遺失物丟失人,請其認領。無人認領的,上繳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收到遺失物,應當查找遺失物丟失人,請其認領。或者存放遺失物品招領處,待人認領。自公安機關收到遺失物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六個月無人認領的,遺失物歸國家所有。公安機關可以拍賣、變賣遺失物,所得價金七繳國庫。
三、關于遺忘物的刑法規定
(一)法條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侵占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二)特征
1、將他人的遺忘物,非法占為己有。是指“遺忘物”而不包括“遺失物”
2、要達到“數額較大”以上才構成犯罪
3、“拒不交出的”是指財物遺忘人或利害關系人,要求返還時而“拒不交出的”。“拒不交出的”的時間可界定在開庭審判時,而“拒不交出的”,以侵占罪論處。
4、屬于告訴的才處理案件。遺忘物不等于遺失物,對于遺失物而言,如果他不歸還,可能產生民事法律上的關系,或者是道德上的譴責。
遺忘物作為侵占罪的法定犯罪對象之一,其是否包含遺失物,這仍然是我國刑法學界和實務界爭議較大的問題之一。
雖然侵占兩者的懲罰都是由刑法所規定的,但由于侵占兩者的捨得人的主觀心理狀態是不同的,故而懲罰力度也是不一樣的。若捨得人拒不歸還遺失物,可能會產生民事上的處罰,拒不歸還遺忘物則優惠判處拘役并要求其支付罰款。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遺失物遺忘物埋藏物的區別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寫法律意見書
2021-01-10值班律師收費嗎
2021-01-24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公司非破產清算有哪些操作流程及要點
2020-11-18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批單不屬于格式條款
2021-01-11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樣本
2020-12-25承包土地轉讓是什么
2020-11-222020年棚改項目的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1拆遷安置房辦理產證需要多少錢
2021-03-23農村違建方拆遷怎樣賠償
2021-03-13拆遷補償標準公告內容
2021-03-07房屋拆遷委托合同要如何寫
2020-12-05河道整治屬于公益拆遷嗎
2020-12-04拆遷評估報告簽字后還能反悔嗎
2021-01-16合肥拆遷戶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