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曾經拾到過他人的遺失物,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個人在拾到他人遺失物之后,有義務通知失主,并保管該遺失物直到返還失主。不過拾到物品的人也有向失主索要必要保管支出的費用,如果失主不支付,拾得人有權將物品暫時不予歸還,那遺失物適用抵押權還是留置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遺失物適用抵押權還是留置權?
遺失物失利人有行使留置權的權利。如果權利人不支付必要費用或者不按照懸賞廣告的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有權留置遺失物。因為,權利人的義務和遺失物屬于“同一法律關系”。
二、善意取得留置權的幾個條件
1、債權已屆清償期;
2、債權人占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
3、債務人對交付的動產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
4、債權人不知其占有的動產不屬于債務人所有。
三、遺失物拾得人的義務
1、向失主返還遺失物及孳息。根據《物權法》第109條,拾得人不能因拾得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失主有權請求拾得人返還遺失物及孳息。返還請求權基礎為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或者占有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2、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須注意:若拾得人(或有關部門)通知或發布招領公告,在失主與拾得人(或有關部門)之間成立無因管理之債。
3、妥善保管遺失物。根據《物權法》第111條,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賠償責任。也就是說,若拾得人(有關部門)因一般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物權法》第111條的適用有一個前提條件,僅限于拾得人無侵占遺失物的行為(即拾得人及時通知失主或者發布招領公告,此時拾得人的行為已然構成無因管理)。反之,若拾得人侵占遺失物,則應適用《物權法》第244條的規定,拾得人作為惡意占有人,無論對于遺失物的毀損、滅失是否具有過錯,均應承擔賠償責任。
遺失物拾得人有權向失主索要一定的保管必要費用,如果失主不支付,拾得人有權將該物品暫時留置,這也就是所謂的留置權。同時,如果失主已經承諾要給拾得人一定的報酬但不履行承諾的,拾得人也有權利行使留置權。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拾得遺失物之債有哪些特征?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期執行過半就能申請假釋嗎
2021-01-30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0-11-25婚前財產可以寫遺囑嗎
2021-02-02連帶責任征信多久能消除
2020-12-31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城市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
2021-01-24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房地產糾紛案件舉證須知
2021-01-19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健康保險事業部應當持續具備什么條件
2021-01-07有關保險公司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9突破“慘淡”局面:家庭財產險要隨著變化變
2021-02-02在承包地上可以建房嗎
2021-02-06土地出讓金與征地費有什么區別
2021-02-24關于住改非,國家有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