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會產生債權債務,企業對債權債務的處理關系到企業是否可以長遠發展,只有對企業的債權債務進行清理,才能理好地防范企業會出現的財務風險,否則有可能給企業帶來嚴重的危機。那企業怎么清理債權債務?一起通過以下文章作一個詳細了解吧。
一、債權的清理辦法
總體思路:依法清欠,有情操作;盤整存量資產,激活僵化財源。
(一)債權清理原則
1、盤整存量資產,激活僵化財源。
2、回收貨幣資金為主、物資抵頂為輔。
3、訴訟保全,依法清欠,確保債權安全。
4、綜合清欠。將債權清理與優惠政策相融合,綜合清欠。
5、債權管理與債權經營分離。財務公司負責債權的管理工作。創業資產經營公司負責債權的經營工作,由其負責對現有債權實行市場化運作,盤活閑置資產,依法收回外欠資金。
(二)債權清理措施
1、重新審核簽訂償還協議,并按協議約定清繳欠款。
2、債權清繳與財政扶持和抹帳等相結合、實施綜合清欠。
3、鼓勵企業發展,對成長性較強的生產型企業欠款,采取債權轉股權或債權轉投資,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履行相關手續。
4、規范債權轉讓方式,債權轉讓必須依法簽訂協議,辦理公證。
5、明確分工。清欠目標分解到部門,落實到個人,并配套相應的激勵措施。
6、債權清理回收的資金、物資、股權全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外資金管理。防止侵占、挪用債權清理回收物資和資金的現象發生。
二、債務的清理辦法
總體思路:誠實守信,審核確認,綜合處置,分期償還。
(一)審核確認
1、清查 對現有債務組織專項清查,摸清底數。
2、建檔 收集每筆債務的原始憑證,登記項目名稱、當事人、經辦人、負責人,做到一債一檔。
3、認證 在充分調查掌握確鑿證據資料的基礎上,對每一筆債務加以客觀認證。填寫“公司債務認證表”,逐一找當事人核實,當事人必須積極配合清查工作,提供原始資料,做到不重不漏。清查、審核后予以認證,項目負責人對認證情況簽字。未入賬但已形成的負債,需先審計后再認證入賬。沒有招標文件、合同、經辦人、驗收、現場簽證等資料的債務,按照有關規定暫不予確認。
4、入賬 對于已認證未入賬的債務,經財務部門審核,報公司辦審定后登記入賬,對于沒有認證的債務暫不納入還款計劃。
(二)規范管理
1、按項目實施單位確定債務承接主體,規范債務管理。
2、每年按照債務類別制定償還計劃,列入年度財務預算。
3、在清回債權(貨幣或實物)中,安排50%專項用于償還歷史債務。
三、獎勵政策
(一)債權清理獎勵政策
1、風險類債權,清理回收100萬元以下貨幣資金,按清回資金的10%提取費用;清理回收100萬元以上貨幣資金,增量部分按15%提取費用;清理回收 100萬元以下物資,按清回物資評估價的5%提取費用;清理回收100萬元以上物資,按增量部分評估價的10%提取費用,上述提取的費用用于債權清理工作中所發生的經費及獎勵突出貢獻人員。
2、呆死類債權,清理回收10萬元以下貨幣資金,按15%提取費用;清理回收10萬元以上貨幣資金, 增量部分按20%提取費用;清理回收10萬元以下物資,按清回物資評估價的10%提取費用;清理回收10萬元以上物資, 按增量部分評估價的15%提取費用,上述提取的費用用于債權清理工作中所發生的經費及獎勵突出貢獻人員。
(二)債務清理獎勵政策
對已確認的債務,按債務核減額10%的提取費用,用于債務核減工作中所發生的經費及獎勵突出貢獻人員費用。
債權、債務清理工作中所需經費及獎勵費用,從債權回收資金和清回物資變現收入中列支。
使用合適的方式清理企業的債權債務,可以防范企業在后期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財政上的風險,也更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而對于在清理債權債務的工作中有著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企業應給予一定的獎勵。
債權轉讓的相關法律規定
債權債務結清確認函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局可以匿名投訴嗎
2021-03-08房屋贈與,后悔了還能要回來嗎
2021-01-24行政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19店鋪轉讓費多少算合理
2020-11-28相鄰權遮光侵權如何索要賠償
2020-11-29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關系特點有哪些
2020-11-18被執行的房產是否可以保全
2020-12-18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如何把控合同中主體資格的審查
2021-03-14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買期房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3-04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勞務承包合同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0-11-20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