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原本就是一些理所應當的事情反而放在當今這個時代來看卻顯得彌足珍貴,當然,社會的整體風氣其實是完全不缺乏社會正能量的,但是,像是拾金不昧的這種最基本的道德品質卻反而處于一種倒退的狀態當中,很多人對于拾得遺失物都會自己占為己有。那么,拾得遺失物善于占有的依據是什么?
一、拾得遺失物善于占有的依據是什么?
拾得遺失物是惡意占有.善意占有必須是買了一個無處分權人出賣的物,或者支付對價取得了一個無處分權人轉移的債權。必須支付對價。
拾得遺失物的處理
遺失物,是所有人遺忘于某處,不為任何人占有的物。遺失物只能是動產,不動產不存在遺失的問題。遺失物也不是無主財產,只不過是所有人喪失了對于物的占有,不為任何人占有的物。至于所有人喪失對于物的占有的情況,則有種種不同。一般是所有人自己因某種原因遺失;還有其他的情況,
例如直接占有人(承租人)將物(租賃物)丟失,對于間接占有人(出租人)即所有人來講,是為遺失物。再如無行為能力的所有人將物拋棄,因他欠缺意思能力,就不成立所有權的拋棄,而只是喪失占有,是為遺失物。但是,所有人為了安全的目的或其他考慮,將物品埋藏于土地之中或放置于一定的隱秘的場所,這時所有人并沒有喪失對于物的占有,因此并不是遺失物,如果因年長日久,所有人忘其所在,則為埋藏物或者隱藏物。
二、遺失物的界定
遺失物須滿足下列條件:
1、須為動產。不動產如土地即使時間久遠致邊界不清也不構成遺失物。除一般動產外,有價證券、銀行存折及各種證書等也屬于動產范疇。
2、須無人占有。遺失物在拾得前必須不為任何人占有。判斷占有是否喪失,應依社會一般觀念,根據具體情況,考察原占有人是否具有事實上控制該物的可能性。僅一時喪失對物的占有,并不能構成遺失。因此,占有的物品偶然進入他人地內、建筑物內,均不能構成遺失物。在自己房屋遺失的物品,不能視為遺失物。并且占有喪失必須具有確定性。無人占有是一種客觀狀態,與遺失人的主觀認識無關,因此即使失主知悉遺失物的下落,仍不妨礙遺失物的成立。
3、須非無主物。遺失物占有的喪失非基于所有人之意。法學廣義上的遺失物包括同性質、同特征的漂流物和失散的飼養動物。
三、行為的界定/遺失物拾得
遺失物拾得,指發現且實際占有該遺失物,是發現與占有兩者相結合的行為。發現是指認識物之所在,而占有是對物在事實上的支配管領能力。發現與占有缺一均不可構成拾得。需要注意的是,拾得并非一定以拾得人在物理上予以支配,依一般社會觀念即可。拾得遺失物為事實行為,拾得人有無行為能力在所不問。即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仍能成為拾得人。
拾得行為通常為無因管理行為,誠實拾得人以為他人利益之意思管理的,構成無因管理,不誠實之拾得人以為自己的利益拾得以及認為是無主物拾得的,不構成無因管理。法律對遺失物拾得的規定與無因管理多有不同,因此,無因管理的規定只有補充適用的余地。
拾得行為以合法為要件,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拾得人須為占有遺失物之人,但拾得行為也可以指示他人為之,而以發出指示的人為拾得人。若拾得行為由占有機關或占有輔助人為之,且在占有輔助關系范疇之內,則應以其所屬機關為拾得人,但若與所屬機關的指示無關,則系個人行為,由行為人為拾得人。同時有數人占有拾得物的,其數人為共同拾得人。
可見,認為拾得遺失物善于占有的話就是大錯特錯了,撿到別人的東西卻占為己有全部都是惡意占有的,不過現在我國法律體制當中對于拾得遺失物的相關法律規定和監管機制不算特別的嚴格,人們也是根據丟了的東西的具體價值來選擇處理方法的,有些東西一旦丟失想要找回來的話也特別的困難。
遺失物遺忘物埋藏物的區別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提交的材料
2021-02-19貸款有過逾期的可以作擔保人嗎
2021-01-29不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怎么辦
2021-02-08司機開車看書擼狗如何處罰
2020-11-23企業、公司股權如何分割?
2021-01-26企業融資渠道的有哪幾種選擇
2021-03-18銀行抵押的房子能申請保全嗎
2021-02-12偽造人事檔案如何處罰
2021-03-17傷殘鑒定多久能下來
2020-12-24在沒有合同的情況下工傷應該如何賠償
2020-11-25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欠薪多久屬于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6協議離婚后能不能要回孩子撫養權
2020-11-20臨時工發生工傷可以進行工傷認定嗎
2020-11-29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保險理賠的理賠程序內容是哪些
2021-01-17車子保險沒額度了能再買一份保險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