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論
在刑事訴訟活動中,證據是“無言的裁判者”,無論公訴方、辯護人還是法官,都必須以證據為基礎提出自己的主張、論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證據反駁對方,或者通過證據來查清事實,以定罪量刑。整個刑事訴訟的過程實際就是證據的發現、收集、審查、判斷和運用的過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42條規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在成文法的明示下,我國主流刑事訴訟法理論均采用這一定義,如:“證據: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即司法機關在辦理各類案件過程中調查收集的、與案件有關、能夠幫助查清案件真相的一切客觀事實和材料”①;“我國刑事訴訟中的證據是指以法律規定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情況的一切事實”②;“刑事訴訟證據,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確定與案件或者其他待證事實有聯系的一切客觀事實”③。
特-征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第1235頁的釋義是:可以作為事物特點的征象、標志等。從事物的外延上分析其特-征,可見事物外在特點;從事物的內涵出發,則可見其內在特-征,或稱基本特-征、一般特-征,即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質的規定性。證據也分內在特-征和外在特-征。證據的外在特-征主要表現為證據的訴訟性、程序性、法律性、規范性等。本文主要剖析證據的基本特-征。
證據的基本特-征,是指證據之所以區別于其他刑事訴訟概念的主要特點,也是證據區別于其他非證據事物的標志。通常認為,我國證據的三個資格要件就是證據基本特-征的反映。刑事訴訟的三個基本特-征: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特-征,一事物都不能稱為證據。
二、本論
1、證據的客觀性。
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證據所反映的內容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或者說,證據應該是客觀存在的東西。證據必須具備客觀性,這是證據最重要的屬性,缺乏這個屬性,證據便不成其為證據。證據的客觀性具有這樣的幾層含意:
⑴.證據所反映的內容必須是真正發生過的事實,或者將來必然要發生的事實
比如證人所提供的證詞,該證詞的內容必須是真的,而不是假的,必須是符合客觀存在的事實的,而不是憑空杜撰或捏造出來的所謂事實。證據的這個特性是外在于人們的主觀意志的,是不依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它表明證據事實處在客觀自然的領域,而不處在主觀精神的領域。
證據的客觀性指的是證據的內容必須是客觀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撤銷掛名股東
2020-11-12在外國申請離婚要什么材料
2020-11-18申請著名商標的條件如何規定
2020-12-24如何能打贏借條官司
2020-12-25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無產權證房產轉讓可否公證
2021-03-04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新員工調崗管理流程怎么進行
2021-03-22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受害方能否直接向保險公司申請賠款
2021-01-11出了車禍保險最多賠多少
2021-02-17如何查詢保險撤案了沒
2020-12-26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承包經營權流轉未經村委會備案的法律效力有什么問題
2021-03-21土地出讓金誰來承擔
2020-12-20拆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30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