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過錯賠償多少錢,有怎樣的規定
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四十八條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第四十九條醫療事故賠償,應當考慮下列因素,確定具體賠償數額:
(一)醫療事故等級;
(二)醫療過失行為在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中的責任程度;
(三)醫療事故損害后果與患者原有疾病狀況之間的關系。
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條醫療事故賠償,按照下列項目和標準計算: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后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于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準計算。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準計算,憑據支付。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二、醫療過錯造成的原因
(一)、醫院管理方面的原因
1、法制觀念落后于社會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觀念在不斷增強。但是面對社會整體法律意識的提高,部分醫務人員卻沒有及時轉變觀念。同時醫院的管理體制沒有根本改變,醫院除了收費水平提高外,醫療服務意識遠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特別在用法律手段規范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保護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方面,與社會大環境相比顯得十分落后,所以一旦發生糾紛,醫院一方往往處境被動。
2、部分制度被人為廢止
醫院早已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這些制度對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預防事故差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三級檢診制度、會診制度、請示報告制度等。但部分醫院并沒有很好地執行這些制度,特別是病歷書寫制度。而隨著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病人及家屬有權復制部分病歷資料,如果醫生未依據病歷書寫要求及時、認真書寫病歷,一旦患者或家屬發現病歷記錄與事實不符,很容易引起不滿而產生糾紛。
3、管理體制松懈
在醫療實踐工作中,有些糾紛是由于醫務人員,放松對病人的管理,從而導致不良后果。患者辦了住院手續后,如管理不嚴,在醫院內發生了非醫療問題,患者家屬有可能追究醫院的責任。
(二)、醫務人員自身原因
1、缺乏應有的防范意識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醫患關系正在向合同關系方面轉化。在患者看來,掛號看病,花錢檢查、治療,就要有優質的服務和好的治療效果,作為醫務人員,應當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和服務模式。但目前有的醫務人員過分注重經濟效益,忽視“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對患者或家屬可能出現的不滿意心態缺乏應有的準備。
2、行業風氣不端正
社會各行業都存在著行業風氣問題,且互相影響。醫務人員作為社會的一員,隨時也會受到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目前行業教育、倫理教育、法制教育還比較薄弱,醫務人員重金錢輕技術、重業務輕服務等現象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有部分醫務人員以醫謀私,向患者索要禮品,收受“紅包”,接受吃請。所以患者一旦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必然產生心理失衡,便成了引發糾紛的理由。
3、對病情估計不足
從患者方面講,醫患糾紛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未達到預先期望的目標,心理失去平衡,而原因往往來自于醫生。當患者或家屬問及病情及預后時,醫生沒有據實交待,如果病情突然變化,家屬缺乏心理準備,這種情況在糾紛事件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對有些手術,醫生自以為病情單純,手術前不討論,未詳細制定手術方案及遇到特殊情況時的搶救預案,倉促手術,一旦發生意外,便束手無策。有時因沒有向家屬做應有的交待,使家屬難以接受。許多嚴重糾紛實例并不發生在疑難病的患者,而是發生在普通、常見、較單純的病癥,如外科的闌尾炎,產科的分娩,兒科的發燒、腹瀉,骨科的取內固定鋼板等。往往是由于醫生對病情估計不足,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未及時做好預防工作。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該問題進行的解答,影響醫療過錯賠償的因素有很多,具體怎么賠償可能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執行。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費用計算
2021-03-23汽車碰撞電瓶車索賠多久會過期
2020-11-12檢察院檢察員違法亂紀如何處罰
2020-12-05商號有限制嗎
2020-11-07商標被搶注如何提出商標異議
2021-03-09破產和解和破產重整有什么異同
2021-03-17如何解除收養關系
2020-12-15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婚姻糾紛狀子怎么寫
2021-02-28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兼職嗎
2021-01-21合同糾紛敗訴方跑路了怎么辦
2021-01-08侵犯承包經營權糾紛案件是否必經行政確權前置程序
2021-01-11一般用人單位是怎么舉證
2020-11-26勞務外包用工單位要繳哪些稅
2021-03-09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具體有哪些
2020-11-24勞動仲裁由誰來裁決
2021-03-19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產品責任糾紛歸責與舉證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14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