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12年2月23日,李某與鄰居張某因宅基地問題發生糾紛,雙方在爭吵中,李某摟著張某脖子將其扳倒在地,用右腿頂壓張某的腹部,后被人拉開。當晚,張某疼痛難忍,被親屬送至鄉衛生院診治。因未查出病因,第二天,鄉衛生院將其送至縣中醫院進行CT及透視檢查,仍未查出病因,當天張某又返回鄉衛生院繼續治療。2月25日,張某出院在家繼續治療。2月28日,張某仍未好轉,被親屬送至縣人民醫院,診療后發現張某回腸破裂,并已感染。3月1日,經縣公安局法醫鑒定,張某的傷構成重傷。3月30日,張某死亡。后經司法鑒定:張某死亡與李某致傷行為不存在直接因果關系,但存在間接因果關系,致傷行為參與度為40%;醫療機構檢查手段運用不當,延誤了最佳手術時機,醫療行為參與度為60%。案發后,經法院調解,李某親屬一次性賠償張某親屬各項經濟損失8萬元。
檢察院以故意傷害罪將李某起訴至法院。
分歧:
此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被害人死亡與被告人傷害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李某傷害行為與張某死亡后果存在因果關系,李某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致死)。第二種意見認為,李某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但其傷害行為對被害人死亡后果沒有起到主要作用,不宜按故意傷害致死定罪處罰。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
1.本案被告人的傷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引發損害后果的因素除了傷害行為外,一般來說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這些因素的介入可以影響傷害行為與損害后果的關系。實踐中,被害人受傷后進行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就可能有影響損害后果的因素介入,如被害人在醫院治療因明顯的醫療過錯加重了損害結果,使輕傷變成重傷,重傷出現死亡。
被害人的死亡結果與被告人的傷害行為之間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本案爭議的焦點。本案中,被告人的行為僅造成被害人腹部受傷,對這種傷害的診斷治療并不需要很高的醫療水平,一般縣級醫院都能進行,它不會必然引起感染和死亡,被告人的傷害行為不必然造成受害人的死亡。本案的因果關系中,經司法鑒定,醫療機構的不當診治行為占其死亡因素的60%。被告人實施的行為本身不具有足以造成死亡危害結果產生的效力,不是被害人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不能按故意傷害致死追究被告人李某的刑事責任。
2.醫療機構的不當診治行為(介入因素)對危害結果起主要作用是否導致因果關系中斷在諸多刑法因果關系理論中,主流學說是條件說,但其容易導致無限制地擴大刑法上因果關系的范圍。為彌補條件說的缺陷,學者提出了因果關系中斷說,此說主張某種危害行為引起或正在引起某種危害結果的發展過程中,介入了另一因素,從而切斷了原來的因果關系,行為人只對另一因素介入前的后果負責,介入因素引起的最后結果與前因行為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具體到案件中,判斷標準為:一是先前行為對結果發生所起的作用大小;二是介入因素的異常性大小;三是介入因素本身對結果發生所起的作用大小。
本案所討論的醫院救治中的不當診療就屬于上述的介入因素,故必須考察被告人傷害這一先前行為與介入因素(醫療行為)對于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各自作用的大小、醫療行為異常性大小。本案被害人的傷害行為發生后,經過了鄉衛生院、縣中醫院CT檢查,未能檢查出被害人回腸破裂,沒有及時予以縫合,最終導致被害人感染性休克,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經司法鑒定,醫療機構的不當診治行為占其死亡原因的60%。可見,醫院不當診治行為的失誤(介入因素)是導致結果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本案的因果關系中,雖然傷口是被告人直接造成的,但如果醫院在救治被害人過程中沒有失誤,能夠及時對被害人的傷口予以縫合,或許被害人就不會死亡。被告人實施的行為本身不足以造成危害結果產生的效力,至少不是被害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醫院救治中的失誤,使傷害行為的效果緩和或超越替代了傷害行為而引起結果發生。在被告人行為引起被害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可能性較小而醫院搶救行為對結果發生的影響力是主要的情況下,醫院的不當治療行為中斷了被告人的傷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被告人李某僅對被害人的重傷結果負責。
(作者單位:河南省淅川縣人民法院)
相關法律知識:
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88條診療活動是指通過各種檢查,使用藥物、器械廈手術方式等方擊一對疰病作出劓斷和消除疾病、埋解病情、減輕痛苦、成善功能、延長壽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活動。
我國法律中沒有醫療及醫療行為的概念。在1998年6月26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以下簡稱《執業醫師法》)中使用了“醫師執業活動”,但該法也沒有對“醫師執業活動”作出明確界定,這就給醫療衛生行政管理和醫療損害賠償訴訟帶來很大的障礙。根據《執業醫師法》有關條文的內容-口_以歸納為“防病治病、救死扶傷、保障健康”3個方面。在1994年2月26日頒布的《巾華人民共和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咀下簡稱《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針對“醫療機構”使用了“從事診斷、治療活動”的描述。衛生部在1994年8月29丑制定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明確提出了“診療t5動”的概念并進行丁定義:診療活動是指通過各種檢查,使用藥物、器械及手術方式等方法,對疾病作出判斷和消除疾病、緩解病情、減輕痛苦、改善功能、延長壽命、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活動。顯然.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能夠獲得的最權威、最貼近“醫療行為”含義的概念。
按照學界的一般理解,醫療行為是指以疾病的預防,患者身體狀況的把握和疚病原因以及障害的發現,病情和障害治療以及因疾病引起的痛苦的減輕,患者身體及精神狀況的改善等為目的對身心所做的診查治療行為。簡而言之,醫療行為就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診斷治療行為。
律師會見時能提供哪些幫助
2020-12-01交通事故上訴時間限制嗎
2020-11-18新合伙人加入后的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08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哪些
2020-12-22非婚生子可以繼承生父遺產嗎
2021-01-08擔任安全監護人有哪些條件
2020-12-29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什么叫現房
2021-01-06小產權房改名有效嗎
2021-02-25物業有權利拆除違建嗎
2021-03-12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保險合同訂立有關問題
2021-01-13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