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縫合醫療過錯行為責任程度如何劃分
根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第36條規定,醫療事故中醫療過失行為責任程度分為四種:
(1)?完全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完全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
(2)?主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醫療過失行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次要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次要作用。
(4)?輕微責任,指醫療事故損害后果絕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醫療過失行為起輕微作用。
醫療過錯行為有哪些
1、未盡到相應診療義務的過錯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七條規定:“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在今后的醫療糾紛中,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是否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將是法律考量的重要內容。未盡到與當時的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以及患者受損害,是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的充分條件。
2、違法就是過錯
《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八條第(一)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
違法本來就是嚴重的過錯。在今后的醫療侵權訴訟中,只要能夠證明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行為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就可直接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能夠證明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的行為違反了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就可直接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結合《侵權責任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在此情況下,只要患者受到了損害,醫療機構就應當承擔責任。
看完上面的內容大家對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對于發生的事情就需要做出更好的處理,才能對受害者更加的公平,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更好的維護。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山東元康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畢業于山東大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是國家司法部注冊律師、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至今已有10余年的法學理論研究與法律實踐工作經驗。 自從事法律工作以來,一直注重研究人身傷害(交通事故)、勞動工傷、債權債務(民間借貸)、婚姻繼承、合同糾紛、公司法務、刑事辯護等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在為當事人辦理案件的過程中,為當事人爭取到了最大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當事人很好的評價,并且憑借為當事人辦案的良好口碑 ,得到了當事人的推薦,為更多需要法律幫助的人解決了諸多法律難處。 執業信條:誠實信用、盡職盡責、追求實效!
如何用法律的手段制裁網絡暴力
2021-03-18勞資糾紛找什么部門
2020-12-18抵押擔保訴訟時效是否為除斥期間
2021-01-10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夫妻共同財產一方去世怎么分割
2021-01-19女方出軌男方提出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1-02-25怎樣確定贍養費標準,贍養費包含哪些費用
2021-02-28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網簽的房屋可以保全嗎
2020-12-20職工連續工作滿多久可以帶薪休假
2021-03-13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人身保險有怎樣的特征
2021-03-23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顯示公平的理賠協議應當撤銷
2020-12-08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怎么知道單位有沒有交保險
2021-01-20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概念
2021-03-24拆遷補償與征地補償一樣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