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一:復印封存資料要及時
案例:朱某的兒子被狂犬咬傷,到某鄉衛生院注射了抗狂犬病毒血清并接種了5針人用狂犬疫苗后,仍因狂犬病發作死亡。朱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衛生院賠償損失15萬元,但未及時復印封存病歷。訴訟過程中,衛生院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朱-因懷疑病歷資料造假,拒不履行協助義務,醫學會遂終止了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法院認為,朱某懷疑病歷資料造假,但未提供證據證實,終止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系朱某的原因造成,視為鄉衛生院盡到了舉證責任,判決駁回了朱某的訴訟請求。
點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條規定:“患者有權復印或者復制其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以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第十六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復印件,由醫療機構保管。”病歷資料包括兩部分,即《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條規定的客觀性病歷資料和第十六條規定的主觀性病歷資料,對客觀性病歷資料,患方可以要求復印,對主觀性病歷資料,患方雖不能要求復印,但可以要求封存。在發生醫療糾紛后,患方首先要做的事不是與院方爭吵,而是馬上要求復印封存病歷,唯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病歷資料的真實性。如果不及時復印封存病歷資料,一來不能排除院方篡改病歷的可能,二來即便院方未篡改病歷,患方也可能產生懷疑,不管是哪種情況,都不利于患方合法權益的保護。就像本案中的朱某一樣,最終敗訴公堂。
技巧二:申請醫療事故鑒定莫主動
案例:楊某的妻子梁某因感冒住入某醫院,5天后不治身亡。楊某以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將醫院告上法庭,訴請賠償。法院受理后,楊某向律師咨詢,是否要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律師稱,醫療損害賠償糾紛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不需要主動申請。該案后因醫院也未申請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法院以該醫院未能就其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盡到舉證責任為由,判決支持了楊某的訴訟請求。
點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一款第八項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據此規定,法院審理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如果醫療機構不能盡到前述證明責任,將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醫療機構要盡到前述舉證責任,只能選擇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本案中,如果楊某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則等于放棄了舉證責任倒置,對楊某無任何利益可言。
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后,醫療機構如果不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將承擔敗訴的結果,因此,要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也應當由醫療機構提出,索賠方千萬莫主動申請。
技巧三:行政調解與司法救濟可選擇
案例:某甲于2003年5月12日入住某醫院肝膽科擬行手術治療。6月18日,醫生在靜脈麻醉下采用腹腔鏡行膽囊結石取出術,從某甲膽囊中取出三顆綠豆大小的結石,但某甲術后昏迷不醒,10天后死亡。某甲死亡后,其父母與醫院簽訂了一份和解協議,接受了3萬元慰問金。事后,某甲父母得知,其子死亡系醫院手術中過錯所致,遂請求衛生行政部門調解處理。醫院卻認為,某甲的近親屬已經與其達成了和解協議,不能再向衛生行政部門提起申請或向法院起訴。衛生行政部門受理了某甲父母的申請,最終,經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調解,醫院同某甲父母達成了由醫院一次性賠償14萬元的協議。
點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據此可知,除自行協商外,解決糾紛的途徑有二:請求行政調解或尋求司法救濟。
行政調解是2002年9月1日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新增的一種解決醫療事故賠償民事爭議的機制,當事人先選擇行政調解,有助于快速地解決糾紛獲得賠償,當然,若達不成協議,或達成協議后反悔,再行提起訴訟,也可能反而拖延賠償糾紛的處理速度。先行申請行政調解或者直接尋求司法救濟,當事人應當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選擇。某甲父母經行政調解,與醫院達成賠償協議,及時獲得賠償的做法,值得借鑒。
技巧四:侵權之訴與違約之訴可選擇
案例:2002年1月29日下午,某醫院決定對入住該院待產的孕婦曹某行剖宮手術分娩,雙方簽訂了《手術協議書》。主治醫師檢查后決定胎吸助產,遂行會陰側切加胎吸術助娩一男嬰。胎兒娩出后無自主呼吸,經治療無效死亡。經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鑒定,認為該起醫療行為“不屬醫療事故”,曹某認為手術合同確定為剖宮術,最終卻行胎吸術,遂以醫院違反醫療服務合同為由訴至法院。法院認為,醫院與患者簽訂了剖宮手術協議,未與患者解除該協議而自主決定胎吸助產,致使新生嬰兒窒息死亡,應當承擔全部責任,判令醫院賠償曹某因新生嬰兒死亡造成的喪葬費400元、死亡補償費4.6萬余元。
點評:多數情況下,遭遇醫患糾紛都會發生請求權競合的問題。當醫患雙方存在醫療合同時,醫療機構適當地履行義務,則構成違約;而如果是因醫療措施不當,損害了患者的生命權或者健康權,則構成侵權。患者為了更有利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追究醫方的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本案中曹某放棄追究醫院的侵權責任,而以醫院違反醫療服務合同為由追究其違約責任,符合法律規定,自應支持。
選擇侵權之訴或違約之訴,在舉證責任、歸責標準、賠償范圍上均有不同,患方應當權衡利弊,慎重選擇。如本案中,曹某若選擇侵權之訴,將會因醫療行為不構成醫療事故而敗訴公堂,但他們選擇了違約之訴,出其不意地打贏了官司。
另外,受害者或親屬還需注意態度冷靜,明確能否按醫療事故索賠,學會撰寫相關法律文書,并充分利用免費法律幫助,這些都將對您的索賠有一定的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經濟仲裁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01隱名股東對公司享受什么權利
2021-03-21什么是商業匯票轉貼現?
2020-12-10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民法典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傷殘鑒定費用多少
2020-12-10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房地產開發項目開發流程
2020-12-19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理財保險公司破產了怎么辦
2021-03-15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保險合同的方式是什么解除的?
2021-02-14交強險保額怎么計算
2021-02-17"死"保單幫您"活"理財
2021-01-14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哪些房子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