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取保候審是指取保候審的期限屆滿,或者發現被取保候審人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取消取保候審的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取保候審的解除主要基于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一、發現被取保候審人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這種情形往往是已經查明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無罪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由于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也就不應當繼續采取取保候審,因此予以解除。
二、取保候審期限屆滿。為保障被取保候審人的合法權益,防止案件久拖不決,刑事訴訟法對取保候審期限規定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
因此,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吋,依法應當解除取保候審。為監督公安司法機關嚴格按照法定期限執行,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取保候審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取保候審。取保候審即將到期,執行機關應當在期限屆滿15日前書面通知原決定機關,由原決定機關作出是否解除取保候審的決定,執行機關在收到原決定機關的《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后,應當立即解除取保候審。
司法機關解除取保候審的,應當制作《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應注明解除取保候審的理由及決定事項。決定書應當送達被取保候審人,并通知執行機關。保證金擔保的,應同時退還保證金;保證人擔保的,應同時通知保證人以解除其保證義務。對應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96年3月17日修訂)第五十八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第七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為了防止案件拖得太久,一般到一定時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就可以要求解除取保候審,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班途中因公死亡怎么賠償
2021-01-03高空拋物的危害怎么認定
2021-02-20房屋裝修的設計費如何計算
2021-02-17傷殘評定機構的職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06當股東權利受侵害時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25承兌匯票到期未付款是否可以追索
2020-12-29怎樣分割房屋遺產
2020-11-18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勞務派遣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內容
2021-02-28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機動車轉讓保險手續未變更出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賠償
2020-11-24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保險合同能否查封
2021-01-01投保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9交保費后還未出保單即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