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取保候審是指取保候審的期限屆滿,或者發現被取保候審人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取消取保候審的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取保候審的解除主要基于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一、發現被取保候審人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這種情形往往是已經查明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無罪的,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刑事訴訟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由于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也就不應當繼續采取取保候審,因此予以解除。
二、取保候審期限屆滿。為保障被取保候審人的合法權益,防止案件久拖不決,刑事訴訟法對取保候審期限規定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
因此,取保候審期限屆滿吋,依法應當解除取保候審。為監督公安司法機關嚴格按照法定期限執行,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取保候審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取保候審。取保候審即將到期,執行機關應當在期限屆滿15日前書面通知原決定機關,由原決定機關作出是否解除取保候審的決定,執行機關在收到原決定機關的《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后,應當立即解除取保候審。
司法機關解除取保候審的,應當制作《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解除取保候審決定書》應注明解除取保候審的理由及決定事項。決定書應當送達被取保候審人,并通知執行機關。保證金擔保的,應同時退還保證金;保證人擔保的,應同時通知保證人以解除其保證義務。對應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96年3月17日修訂)第五十八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第七十五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于被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
為了防止案件拖得太久,一般到一定時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就可以要求解除取保候審,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犯網絡著作權的行為有什么
2021-01-15買房貸款辦不成違約怎么辦
2021-03-22股份制企業改制流程有哪些
2020-11-29合同解約定金退還時間是多久
2020-12-15新合伙人加入后的債務如何處理
2020-12-08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終止的勞動合同應保存多久
2021-01-20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法定代表人能否與另外一個單位有勞動關系
2021-03-03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勞動爭議的調解組織有哪些?
2021-03-07降低損失的退保技巧有哪些
2020-12-22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保險合同生效有什么含義
2020-12-09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人壽保險理賠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