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準確認定案件事實,公正、及時地審理行政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政訴訟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行政審判實際,制定本規定。
一、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期限
第一條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和第四十三條的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正當事由,不能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準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后十日內提供證據。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
第二條原告或者第三人提出其在行政程序中沒有提出的反駁理由或者證據的,經人民法院準許,被告可以在第一審程序中補充相應的證據。
第三條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第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其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在起訴被告不作為的案件中,原告應當提供其在行政程序中曾經提出申請的證據材料。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應當依職權主動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原告因被告受理申請的登記制度不完備等正當事由不能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并能夠作出合理說明的。
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超過法定期限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
第五條在行政賠償訴訟中,原告應當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事實提供證據。
第六條原告可以提供證明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證據。原告提供的證據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
第七條原告或者第三人應當在開庭審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換證據之日提供證據。因正當事由申請延期提供證據的,經人民法院準許,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供。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原告或者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無正當事由未提供而在第二審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接納。
第八條人民法院向當事人送達受理案件通知書或者應訴通知書時,應當告知其舉證范圍、舉證期限和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后果,并告知因正當事由不能按期提供證據時應當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申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倒車時撞死兒童,對方不滿要求額外賠償怎么辦
2020-11-26交通事故傷殘賠償可否另行訴訟
2021-02-20母親能追要多年的贍養費嗎
2020-12-14股票遺產繼承有期限嗎
2020-12-19夫妻協議離婚步驟是怎樣的
2020-11-30商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可以兼職嗎
2021-01-21在商場內滑倒受傷后怎么辦
2021-01-11土地確權女兒可繼承嗎
2020-11-16二手車過戶費怎么樣計算
2020-11-17離婚房產評估過程
2020-11-25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0-11-20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