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關鍵字]:
[論文正文]:我國《行政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問題的解釋》對被告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規定了一些特殊規則。
一、被告承擔應當舉證的范圍。首先,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既要向法院提交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事實根據,也要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全面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其次,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只針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即當不能證明其行為合法時,應當敗訴。
二、被告舉證的時間。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問題的解釋》,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的10日內提供證據、依據,如果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的,將被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這一規定相對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大大地將被告舉證的時間提前了。有學者對這一問題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認為《行政訴訟法》并沒有對被告舉證的時間作出任何規定,《若干問題的解釋》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對被告舉證的時間作出規定,是否限制了被告的訴訟權利?
筆者認為,這一規定的作出,應該說在以下三個方面具有合理性:1、可以有效地防止被告利用《行政訴訟法》第48條缺席判決的規定,規避該法第32條的規定,以期在第二審程序中取得有利地位,從而逃避責任。具體而言,當行政機關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對原告作出裁判,原告起訴后,被告無法舉證,而《行政訴訟法》第33條又規定訴訟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于是,被告則拒不到庭應訴,避開法院收集證據,而當法院依據第48條的規定作出了缺席判決后,被告不服上訴,并將其在一審審理期間收集的證據提供給第二審人民法院,從而導致二審法院審理困難,帶來被動局面。有了這一規定的限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情況的出現。2、這一規定的理論根據是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最基本的一個程序規則是“先取證、后判決”。為了保證這一規則得到遵守,《若干規定的解釋》作這樣的規定完全是合理的。3、行政復議法中,對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中舉證的時間規定為在答辯的10內,為實現在這一問題上的統一,作出與行政復議法相統一的規定是符合法制精神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的新房應如何進行驗收
2021-01-16女職工孕期可以安排出差嗎
2021-03-10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被擔保合同是什么
2020-11-17普通合伙人轉讓公司份額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31合同無效是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021-03-12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夫妻財產約定協議公證的法律效力怎么樣
2020-11-25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實習期沒有工資需要簽合同嗎
2021-02-13江西藍天學院專職人員調崗申請表
2020-11-29如何區別勞動工傷和人身損害呢
2021-03-21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什么業務
2021-02-25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順利理賠八大秘訣
2020-12-20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機動車被洪水沖走了可以找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