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被上訴人):北京市平谷區某鎮人民政府
第三人:張某
案由:不服林權爭議處理決定
一、基本案情
岳某與張某發生林權爭議,申請北京市平谷某鎮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鎮政府)解決雙方的林權爭議。鎮政府受理后,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十七條“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應當出具證據。當事人不能出具證據的,不影響林權爭議處理機構依據有關證據認定爭議事實”之規定,要求爭議雙方提供證據,爭議雙方提供了證人證言,鎮政府對這些證人證言一一加以核實,發現岳某提供的證人證言不能相互印證,而且與鎮政府對這些證人的調查筆錄記載的內容不一致,鎮政府要求岳某提供樹齡鑒定,但岳某書面拒絕。鎮政府根據張某提供的證人證言,及其向村委會調取的有關證明作出處理決定,將爭議的樹木裁決歸張某所有,岳某不服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被告所作林權爭議處理決定。一審法院在訴訟期間組織三方當事人進行了現場勘驗,勘驗結論顯示原告所主張的樹木的實際樹齡與其栽種該樹木的年代無法對應。
二、審理結果
一審法院認為,鎮政府處理原告與第三人之間的民事爭議實質上是一種行政裁決行為。在行政訴訟中,法院對該類行政行為審查的重點是被告認定民事爭議的事實是否有相應的證據支持,適用的法律是否正確,執法程序是否合法。本案中,原告主要對被告認定的事實存有爭議,鎮政府接到岳某的確權申請后,依照林業部頒布的《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中有關規定,告知林權爭議雙方提供相應證據,并對雙方提供的證據進行一一核實,進行現場勘查,向村委會調取證據,根據經核實的林權爭議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以及村委會證明、現場勘查情況認定雙方爭議事實,其所作處理決定認定的事實有相應證據支持,且與本院主持的現場勘驗所反映的基本事實相符。原告對被告認定的事實不服,根據《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辦法》第十七條之規定,原告應該在被告作出處理決定之前向被告提供其主張的有效證據,通過庭審質證,原告在行政程序中向被告提供的證據不能有效證明其主張,且經過本院現場勘驗,原告所主張的樹木的實際樹齡與其栽種該樹木的年代無法對應,盡管原告對該現場勘驗結論持有異議,但未提供有效證據。故被告作出被訴處理決定并無不妥,原告主張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六條第(四)項之規定,判決駁回原告岳某訴訟請求。
原告岳某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二審法院認為,一審法院認定岳某的訴訟請求沒有依據,并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是正確的,岳某的上訴理由不予采信,判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判決。
三、評析意見
(一)行政裁決案件中對被告認定事實的審查標準
本案審查的關鍵問題是鎮政府在解決岳某與張某林權爭議時所認定的事實是否清楚,而這必然涉及法院在這類案件中對行政機關認定事實的審查標準。筆者以為,該審查標準應該不同于行政處罰案件中對行政機關認定事實的審查標準,這與行政裁決程序與行政處罰程序中行政機關的不同地位有著密切關系。行政裁決程序中,行政機關處于類似于法院的中立地位,對當事人的民事爭議進行裁決,裁決的主要依據是民事爭議雙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輔以其自行調查的證據;行政處罰程序中,行政機關處于類似于刑事訴訟中追訴機關的地位,對違反相關領域法律規范、破壞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進行懲戒,此時相對人當然有權申辯,但是并不一定提供其無違法行為的證據,因此行政處罰時行政機關更多需要自行調取相對人違法行為的證據。據此,當案件進入行政審判程序后,法院在審查行政裁決事實認定時應該采用與審查行政處罰事實認定不同的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有獨資企業可以不設董事會嗎
2021-02-09船舶留置權的留置物的修理費歸誰
2021-01-13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農資產品,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3-25未成年人侵權監護人擔責嗎
2020-12-25贈與合同訂立的原則
2020-12-28交通事故發生后能私了嗎
2021-01-24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哺乳期內是否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2021-03-18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壽險如何賠付
2021-02-09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交通事故保險理賠具體流程
2020-11-21二手車能否超出其轉讓價格進行理賠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