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何為“被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37條第1款是這樣規定的:“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定并載明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因此,被公證機關依法賦予了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是指以給付內容的并載明了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在債權文書中明確承諾了“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是其關鍵要素。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一個案例分析。
孫某與唐某于2010年6月9日簽訂了一份設備轉讓(擔保)合同,由孫某將其價值25萬元的機械設備轉讓給唐某,并由王某為唐某提供擔保。合同約定:唐某應在8月31日前付清全部貨款,逾期未付清,由擔保人王某負責付清。孫某、唐某、王某均在合同上簽字蓋章,并將該轉讓(擔保)合同辦理了公證。此后,唐某只付給孫某13萬元人民幣,余款一直未付。
孫某遂于2010年9月13日向王某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請對擔保人王某進行強制執行。法院立案受理后向王某發出了強制執行通知書。王某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認為,本案轉讓(擔保)合同無強制執行效力。法院審查王某的執行異議后裁定終止了對本案的執行。
法院裁定終止本案轉讓(擔保)合同的執行是正確的。從本案來看,該轉讓(擔保)合同確實經過了公證機關的公證,是合法有效的;確實存在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債權文書確定的義務的情形;債權人孫某將該案向被執行人王某所在地的法院申請執行,符合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申請執行的條件。但該公證后的轉讓(擔保)合同中,擔保人王某并未明確作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的承諾,因此,該轉讓(擔保)合同未被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不符合可以申請執行的主要條件。
因此,當初,孫某申請強制執行缺乏法律規定的執行依據,法院受理孫某的強制執行申請,是錯誤的,應予糾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35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申請執行缺乏法律規定的執行依據當屬“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之范疇,因此,法院裁定終止本案轉讓(擔保)合同的執行是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刮擦算肇事逃逸嗎
2021-03-10請律師打官司怎樣付費
2020-11-22兩個公司合并怎么處理債務
2021-01-24股權質押股權融資區別是什么
2021-01-102020年最新死緩最少服刑多少年
2020-12-22離婚后孩孑撫養費標準
2020-12-10別墅可以贈與他人嗎,如何贈與他人
2021-02-26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贍養老人能占有老人房屋嗎
2021-01-03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委托合同該怎么解除
2021-01-21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房產未滿兩年贈與過戶怎么交稅
2021-02-14小型股份公司章程是怎樣的
2020-12-18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定
2021-01-05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解除保險合同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18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詳解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費用問題
2020-11-26保險利益原則有哪些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