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期限
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的期限,自取保候審后的次日起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視居住的期限:自監視居住后的次日起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于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二、傳喚的期限
1、對犯罪嫌疑人傳喚期限:自傳喚后次時起最長不得超過12小時。
2、對犯罪嫌疑人拘傳的期限:自拘傳后次時起最長不得超過12小時。
3、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小時。不得以連續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對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
三、對被拘留的人訊問的期限
1、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訊問的期限: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2、檢察院,刑訴第一百三十三條自拘留后次時起24小時以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人民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四、對被逮捕的人訊問的起始期限
對被逮捕的人訊問的期限:自逮捕后次時起24小時以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于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于經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人,都必須在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交易中陰陽合同的效力
2021-02-11論文侵權如何處罰
2020-11-10行政處罰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0集體清償程序可否行使別除權
2020-12-01附身份關系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18扶貧房若不贍養老人能收回來嗎
2021-01-26殺人頂包怎么判
2020-12-14通過恐嚇業主承攬工程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
2021-03-16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北京市勞動局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討會會議紀要
2021-01-03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單位沒按勞動法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08保險法立法目的是什么
2021-01-31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就不能理賠嗎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