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復議不予受理如何維權
所謂行政復議前置,是指行政管理相對人對某個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之前,必須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復議,由行政復議機關先行審查,行政管理相對人對行政復議決定仍不服的,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只有法律、法規(guī)可以規(guī)定行政復議前置的情形,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不能規(guī)定。我國目前只有少數(shù)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了行政復議前置的情形,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行政復議前置的原因,是因為具體行政行為所涉及事項屬于行政機關法定的專屬管轄權,由行政機關先行對這些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處理,可以發(fā)揮行政機關的管理優(yōu)勢,盡可能迅速、有效地解決行政爭議,減輕人民法院的負擔。行政訴訟法第37條第2款規(guī)定:“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薄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33條第1款規(guī)定:“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申請復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未申請復議直接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行政復議法第30條第1款規(guī)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jīng)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這是行政復議法規(guī)定的復議前置情形。
對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只限于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即行政復議前置)的行政爭議,而非全部的行政復議不予受理決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機關決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者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本條的規(guī)定是對行政復議前置原則的補充規(guī)定。當行政相對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后,該申請只要符合申請行政復議的條件,行政復議機關必須受理。但如果接受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機關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從這一法律規(guī)定就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不服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的決定依法都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而是有范圍限制的。該規(guī)定的司法救濟程序是專為行政復議前置的情況設置的。因為,對于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爭議,沒有必要對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的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完全可以就原具體行政行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對于行政復議前置的行政爭議,行政復議機關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后,如果不允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那么,行政管理相對人也就喪失了對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訴權。如此,顯然不利于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也不利于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因此人民法院對此類起訴,必須依法嚴格界定其可訴性范圍,對于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積極受理,以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而對于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迅速裁定不予受理,以防止纏訟,減少不必要的訟累。(一)從法律后果看,行政復議機關作出不予受理的決定,既不是對原具體行政行為的維持,也不是改變或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而是作出的另一個新的具體行政行為。根據(jù)職權和職責相統(tǒng)一的觀點,誰行使職權,誰就應當承擔行使該項職權所引起的法律責任。作為行政復議機關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相對人的原告,法律只賦予其就該決定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權利,人民法院也不能對原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和裁決,而只能依照法律規(guī)定就該不予受理決定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和裁判。
(二)從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承擔這個角度看,行政訴訟中被告負舉證責任,只有直接、具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才能迅速、有效、準確地向人民法院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根據(jù)和法律依據(jù)。那么,在不服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決定的行政訴訟中,行政復議機關正是直接、具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因此,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應當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的精神,將作出該決定的行政復議機關作為被告,這樣有利于法院對證據(jù)的調查收集和審查判斷,能使案件得以及時、公正的判決。
(三)從人民法院裁決的拘束力來看,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精神,對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審理后,可依法分別作出一是對不予受理決定的維持,二是確認行政復議機關的不予受理決定違法,三是撤銷并責令行政復議機關重新受理。這就是說,人民法院的判決是針對不予受理決定的,受人民法院判決拘束的是行政復議機關,而非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因此,為了有效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jiān)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使人民法院的判決得以順利執(zhí)行,應以作出不予受理決定的行政復議機關為被告。
另外,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當事人對復議機關不作為不服提起訴訟的,應當以復議機關為被告”的規(guī)定,在對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的決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訴訟中,確定作出該決定的行政復議機關為被告,符合行政訴訟的原則,符合訴的請求。
行政復議機關不受理申請怎么辦?
1、行政復議機關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的。
《行政復議法》第十七條明確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接到行政復議申請后,應當在五日內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本法規(guī)定,但是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薄俺翱钜?guī)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边@就是說,對申請人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除了行政復議法明確規(guī)定為不屬于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外,行政復議機關都應當予以受理。
根據(jù)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不屬于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有:
(1)申請人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對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guī),國務院部門、省級政府和有立法權的市級政府制定的規(guī)章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
(2)申請人對不是由具體行政行為附帶出來的抽象行政行為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就是說,申請人的行政復議申請中,沒有侵犯了自身權利的具體行政行為存在,只有抽象行政行為,這不在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之內;
(3)申請人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而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
(4)申請人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解或者其他處理而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
(5)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除了上述五類情況外,對申請人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都必須受理,否則就是不作為的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行政復議機關不按照規(guī)定轉送行政復議申請的。
《行政復議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接受行政復議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對依照本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屬于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自接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五日內,轉送有關行政復議機關,并告知申請人。接受轉送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辦理?!备鶕?jù)這一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在接到申請人的行政復議申請后,經(jīng)審查認為應當屬于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必須在五日內及時轉送,并告知申請人。否則,就是不作為的違法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行政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不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
《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但是法律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情況復雜,不能在規(guī)定期限內作出行政復議的,經(jīng)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適當延長,并告知申請人和被申請人;但是延長期限最多不超過三十日?!?/p>
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除了情況比較復雜的案件外,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在受理復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依法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情況比較復雜的復議案件,如一些土地、礦藏、森林、山嶺等自然資源確權的復議案件,因為糾紛由來已久,情況復雜,復議機關調查取證的難度比較大,因而辦理案件所需時間較長。
對于這類案件,經(jīng)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一個月的時間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即行政復議機關最遲應當在九十日內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如果行政復議機關超過法定的六十日、九十日的辦案期限,沒有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即為不作為的違法失職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以上就是律霸網(wǎng)小編對于復議的相關知識的具體介紹,那么對于很多案件有時候是存在一定的侵權的行為,那么對于我們的權利被侵犯的時候是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維護自己的權利,如果對于這方面有任何不理解的隨時歡迎來律霸網(wǎng)找律師進行咨詢交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辦結后多長時間立卷
2020-12-15輕傷鑒定標準是如何的
2021-01-13什么是醫(yī)療事故罪
2020-12-08股權激勵離職后多長時間可以退回
2021-02-06音樂版權費一般多少錢
2020-11-18如何行使合同解除權
2021-02-22老人已去世能要贍養(yǎng)費嗎
2020-12-29開發(fā)回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25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雇傭關系適用侵權法嗎
2021-01-22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國際鐵路聯(lián)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社保繳費基數(shù)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shù)脑蚴鞘裁?/p> 2020-12-19
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