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一名張姓游客一家四口隨團赴日旅游,被帶到免稅店購物。他花了91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5萬元)購買被宣傳成是藥品的保健品。事后在網絡上看到差評,想退貨卻受到導游極力阻撓。
據悉,張先生所買的納豆精、酵素等產品,包裝所載明的生產地址,并沒有工廠存在。
日本有很多專門為中國大陸游客定制的產品,應該都經過相關部門核準上市,但品質不一定最好。而同樣的產品,在免稅店和一般店家價差有可能達一倍以上。
報道引述日本放送協會(NHK)的節目指出,有些免稅店產品價格反而高,因為店家、旅行社和導游都要抽成,導游最多可拿到總價25%的回扣。
報道舉出一種健康食品為例,平均一粒為11日元,在這類免稅店里卻高達69日元,足足高出5倍多。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駐日使館陸續接到多起游客在免稅店購物受騙的投訴電話。雖然中國駐日使館曾通過微信提醒旅客謹慎購買高價保健品,但投訴或求助電話不減反增。
【法律解讀】
最近有人招聘去免稅店購物的人員,大概要求是需要有回國的機票,然后最近無在免稅店購物的經歷,應招后讓你拿著機票去免稅店購買大量的化妝品,然后拿到貨后給他們他們再進行銷售?;蛘邲]有機票的會讓你在網上先預定張機票,然后購買完之后取消。
看似很簡單,但是這種行為已經違法了。 免稅故名思議,是免除了一部分的國家稅收,免稅品的入關出關都有一套很嚴格的流程,與國家的利益息息相關,就好比一些國外的品牌,他們在進入免稅店出售之前是走的免稅通道,并沒有給國家繳稅,在國內出售屬於偷稅漏稅情況,這就是為什么必須在免稅店購買后去機場離境的時候才可以領取。
同在免稅店出售的韓國商品,雖然可以現場領走,但是這些商品其實也是沒有給國家繳稅的。 目前韓國員警正在調查,嚴重者有被遣返的危險!免稅品是禁止在國內銷售的,但是這種行徑恰恰鉆了他們的空子。 目前部分大學已經發出通知,請大家一定不要做這份工作!找工作必須保證合法!不要因為簡單輕松就觸犯了韓國的法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兩個法律沖突怎么解決
2021-03-26知識產權與債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0-11-13產品侵權商標人有責任嗎
2020-11-08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處理要多長時間
2020-12-29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終止的勞務合同保存多久
2021-01-20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認定勞動關系司法解釋三規定是什么
2021-02-05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辦照期間肇事,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08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企業財產保險屬于哪一種保險
2021-01-07我國保險網站有哪些類別
2021-01-12保險合同能否凍結
2021-03-05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1-24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