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和訴訟都是糾紛解決方式,但是兩種方式不能同時選擇。根據我國《仲裁法》、《仲裁法》的相關規定,生效的仲裁裁決與生效的民事判決法律效力等同。當事人應當履行仲裁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該仲裁裁決,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實行“或裁或審”原則,即一旦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了有效的仲裁條款,則除非雙方協議廢止,否則有關合同的糾紛必須通過仲裁方式來解決,不能再就同一糾紛到法院起訴。反之亦然,雙方如果選擇以訴訟方式解決可能出現的糾紛,則除非在糾紛提交法院審理前雙方達成仲裁協議,否則有關合同的糾紛應當采用訴訟方式解決。二者的優缺點比較如下:
二、當事人可以隨意選擇仲裁員但無權選擇審判員
仲裁通過仲裁委員會來進行,訴訟通過法院來進行,仲裁裁決和法院判決都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該遵照執行。依據《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委員會的仲裁員多是各專業領域的專家,具備較髙的專業造詣和執業操守。如果當事人雙方約定由一名仲裁員來裁決糾紛,則可由當事人雙方來共同選定該仲裁員;如果當事人雙方約定由三名仲裁員來裁決糾紛,可以各自選定一名,第三名也就是首席仲裁員,可以雙方共同選定或委托仲裁委員會指定。顯然,自主選擇仲裁員,減少了當事人對裁決公平、公正性的疑慮,有利于裁決結果被當事人接受及得到執行。另外,仲裁不是強制業務,因此在開庭審理時仲裁員大多態度謙和,當事人雙方可以有充分陳述意見的時間和機會。而人民法院審理有關房產糾紛,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當事人必須到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進行審理,而原、被告無權選擇審判員。這樣,當事人有時會心存疑慮。
三、訴訟更能夠使當事人充分行使救濟措施,但審理期限較長
仲裁結案較快,實行“一裁終結”制,即仲裁委員會一旦作出裁決就是最終裁決,自作出裁決之日起產生法律效力,因此仲裁時間相對較短;而法院則是政府部門,作為國家司法審判機關,具有權威性,經常承辦某一類案件的法官在審判時具有很高的職業敏感,且訴訟實行“兩審終局”制,即如果當事人對一審法院的判決不滿意,則還可以到高一級法院上訴,進行二審,二審法院的判決才是終局的,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約束力。依據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普通程序的案件,法院一審的審限是6個月,如果一方當事人不服提出上訴的話,則二審的審限為3個月,一般情況下,一個房地產案件如果在法院審理,形成生效判決的時間可能會需要9個月左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拖欠工資多久可以要求賠償(最新勞動法規定)
2021-03-03與股權轉讓有關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1-102020上海知青退休的政策是什么
2020-11-07法律顧問費與顧問費在稅收的區別
2021-02-20單方進行傷殘鑒定法律承認嗎
2021-01-12重婚罪包括哪些行為 什么情況屬于重婚
2021-01-14手寫房屋贈與協議有效嗎
2021-03-03兩人共同出資買房私下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1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顧客在超市摔傷流血該怎么辦
2020-12-08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了沒漲工資怎么辦
2020-12-10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仲裁申訴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25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交通事故受害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28保險理賠中對哪些事情要進行監督檢查
2021-03-18被保險人對保險公司的定損價格有異議的理賠
2021-01-15法律規定公司要為員工購買的保險有哪些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