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沒有造成人員傷害會進行怎樣的處罰
可能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可能需要承擔民事賠償,建議積極應對。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刑法》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關于逃逸行為的法律性質,刑法理論上認識不一,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是“罪后表現說”,認為交通肇事后又逃跑和受重傷的被害人后來又死亡,這二者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逃逸是交通肇事行為的繼續,死亡是重傷后在特殊情況下的必然結果,行為人對被害人可能進一步引起的后果可能有希望或放任之心,但這一心態沒有與進一步的行為相聯系,也就沒有獨立意義,或者說,逃逸的實質是行為人在趨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使肇事結果進一步加重的條件;
二是“獨立行為說”,認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獨立的犯罪行為,因此應實行數罪并罰或者按吸收犯處理;
其三是“分別情況說”,認為交通肇事犯罪的行為人在犯罪后逃逸并因而致被害人死亡的,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對待,如果是在過失支配下進行的,就不是一個獨立的犯罪行為。如果是在新的放任的故意支配下進行的,就是一個獨立的犯罪行為。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的情節的,屬于交通肇事罪的情節加重犯。構成該情節加重犯,首先要求行為人的肇事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否則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只能作為定罪情節在確定其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時加以考慮;
其次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已經發生交通肇事行為,如果對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產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動機,也就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再次,對于雖然履行了對被害人的搶救義務,但是逃避責任查清認定的行為,仍然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謂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現場逃離,但也可以將被害人送往醫院后逃離,甚至在現場躲藏的情形
肇事逃逸會有著一定的處罰,但是最為關鍵的還是受害人的受傷情況,所以對于當事人來說如果自己的行為沒有給受害人造成直接的傷害,那么對于當事人的處罰就會較為和緩,所以對于有關部門來說自己決定的事情不過是自己的職責所在。
2020年最新交通肇事逃逸賠償標準
怎樣進行交通肇事逃逸賠償
交通肇事逃逸罪判刑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故處理時間有什么規定
2020-11-12協議與實際不符可否作廢
2021-01-071萬借條違約金能寫多少
2021-03-23新婚買婚房注意事項
2020-11-21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載同事上班遇車禍判賠153萬之律師說法
2021-02-10競業限制單方簽字生效嗎
2021-03-05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保險公司為何無需承擔雇主責任
2021-01-24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0-12-01拆遷安置房是否可以購買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