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拘留的做出必須符合行政處罰法所規定的程序,當然并不是所有行賄增拘留的做出都是需要執行的,有一些特殊的人群在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當中是不需要被執行的,關于甌海行政拘留在哪里,是怎樣的很多人有疑問,接下來讓小編來告訴大家有關的法律規定和相關的知識。
一、甌海行政拘留在哪里,是怎樣的?
行政拘留關押在拘留所。
《拘留所條例》第九條規定:拘留所應當憑拘留決定機關的拘留決定文書及時收拘被拘留人。需要異地收拘的,拘留決定機關應當出具相關法律文書和需要異地收拘的書面說明,并經異地拘留所主管公安機關批準。
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機關(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一種行政處罰,通常適用于嚴重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而警告、罰款處罰不足以懲戒的情況。因此法律對它的設定及實施條件和程序均有嚴格的規定。行政拘留裁決權屬于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期限一般為10日以內,較重的不超過15日;行政拘留決定宣告后,在申請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被處罰的人及其親屬找到保證人或者按規定交納保證金的,可申請行政主體暫緩執行行政拘留。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
行政拘留具有下列特點:
(1)行政拘留是一種嚴厲的行政處罰形式,只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才享有拘留裁決權,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內。
(2)行政拘留不同于刑事拘留。前者是依照行政法律規范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人采取的懲戒措施;后者是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采取的臨時剝奪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刑事強制措施。
(3)行政拘留不同于司法拘留。后者是人民法院依照訴訟法的規定對妨害民事、行政訴訟程序的人所實施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4)行政拘留不同于行政扣留。行政扣留是行政機關采取的臨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
(5)行政拘留與拘役不同。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的人判處的一種刑罰。
我國行政拘留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性
行政拘留限制的是公民的人身自由,而人身自由權四憲法所規定的一種基本權利。但是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針對行政拘留并沒有什么特殊性,該法將行政拘留與警告、罰款、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等并列,在適用程序等方面亦沒有明顯的區別。
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沒有體現憲法和法律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忽視了人身自由權的特殊性。“在世界范圍來看,由于人身自由是受憲法保護的基本權利,因此對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發動,必須經法院審查,這是各國公認的行政合法性的基本要求。換言之,任何行政機關不能自行決定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措施。即使在大陸法系的行政處罰法中,也沒有人身自由罰。”[4]
立法者可能考慮到我國在社會轉型期違法現象比較多,因此設置了這樣的處罰種類,但是立法者明顯忽視了這種處罰的特殊性,進而忽略了特殊的程序設置,沒有在程序上做到更為謹慎,更為嚴密。
(二)缺乏聽證程序
既然行政拘留涉及的是公民基本權利自由權的處分,那么在適用行政拘留的過程中應該尤其謹慎,并且給予公民充分的程序性救濟權利,如可以賦予行政相對人要求進行聽證的權利。聽證也稱聽取意見,指行政機關在做出影響相對人權利義務決定時,應聽取相對人的意見。聽證已成為當今世界各法制國家行政程序法的一項共同的、同時也是極其重要的制度。聽證制度的發展順應了現代社會立法、執法的民主化趨勢,也體現了政府管理方式的不斷進步。聽證體現了是國家對公民意見的尊重,是一種符合憲政思想的制度設計。
我國并不是沒有聽證制度。我國《行政處罰法》第42條對聽證程序作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其中第3至第7款規定:聽證公開進行;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
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聽證應當制作筆錄。《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時,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可見《行政處罰法》將行政拘留排斥在了可以要求聽證的范圍之外,而將一些輕微的處罰種類卻規定了相對人可以要求聽證,存在著本末倒置的現象。《行政處罰法》之后的《治安管理處罰法》也沒有將這一缺陷彌補,《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4條規定:公安機關作出治安管理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作出治安管理處罰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權利。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其意見,對其所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如其所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公安機關應當采納。公安機關不得因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陳述、申辯而加重處罰。
從《治安管理處罰法》第94條的規定來看,相對人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但是這并不是聽證程序,仍然屬于“決定與被決定的‘雙方組合’”,[5]難以切實保護相對人的合法權利。
(三)缺乏制約機制
分權與制約,是憲政的精髓。在我國憲政體制中,雖然也強調分權與制約,但是有的國家機關享有的權力過大,其他國家機關也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制約。在公檢法組成的政法系統中,顯然公安機關的權限是最大的,法院、檢察院對其形成的制約相當有限。這一點在行政拘留中也有所反映。
我國立法將行政拘留的決定權完全賦予了公安機關,尤其自行決定是否給予行政劇烈的處罰。當然,檢察院和法院并不是完全沒有參與其中,而是間接地參與其中。相對人在接受了行政拘留后可以向檢察機關針對公安機關及其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提起控告,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但是不難看出,這種方式均屬于時候監督的方式,而不是事前監督的方式。在行政拘留決定作出之前,法院和檢察院并不能參與其中,其一些流程均由公安機關獨自完成。
這一制度設計帶來的問題是公安機關在行政拘留決定權方面的權限過大,無法得到有效的制約,自由度過大。當然立法者并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立法者認為公安機關能夠恰當、審慎地形式自己的權利,依靠公安系統的內部監督就能秉公執法。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完善的,甚至和憲政原則是相背反的。
筆者認為,之所以立法者沒有賦予法院或者檢察院事前監督的權力,可能是因為立法者認為治安違法現象非常多,如果每一起和行政拘留有關的案件均要求法院或者檢察院逐一審查、批準,必將損害公安機關的行政效力,因此就直接保留事后監督的權力,而不再賦予檢察院和法院事前監督的權力。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有待商榷的。法的價值有很多種,如公平、自由、效率等等,法的不同價值難免會發生一些沖突,立法者應該對此加以平衡,而不能過度肯定法的某一價值,而否定了法的其他價值。公安機關的行政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其適用法律是否正確,懲罰手段是否適當,處理結果是否公平,也都是必須被考慮的因素。
(四)救濟途徑不完善
由于《治安管理處罰法》將行政拘留與警告、罰款等處罰形式并列,沒有規定公民在行政拘留期間應該如何救濟權利。因為公安機關單方面作出的拘留決定不一定正確,可能存在重大的錯誤,即使沒有錯誤,相對人也有權要求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但是現行法律對這些問題的規定并不明確,導致了救濟途徑被堵塞。被行政拘留的公民只能等行政拘留結束以后,即恢復人身自由之后才能提起行政訴訟。
綜上所述,關于甌海行政拘留在哪里,是怎樣的小編已經為大家解答了,如果對行政拘留的決定有疑問的話可以咨詢當地的有關部門,當然也可以根據星河智能處罰決定書當中規定的期限之內到行政訴訟法當中規定的部門去申請行政訴訟,當然一般也可以申請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行政處罰中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時限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把握專利申請時間
2021-01-23二婚老人繼子撫養還是親子撫養
2021-03-09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房地產買賣居間協議
2021-03-11在哪些情形下勞動合同將會終止效力
2021-02-12團體意外險受益人可以是單位嗎
2021-01-30貨物運輸保險是什么
2020-12-13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形式如何確定
2021-03-12保險事故發生后轉讓保險利益有效嗎
2020-12-12業主購房后怎樣選擇保險
2021-02-07交通全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0-11-10保險法司法解釋(一)內容有哪些
2020-12-17兒童意外傷害保險選購指南
2021-02-07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注意事項
2021-03-11林地承包合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3房地產公司將預購房屋抵繳土地出讓金如何維權
2020-12-31土地轉讓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