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吊銷駕照規定是什么?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一次扣12分,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
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怎么認定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是一個主客觀相一致的行為,即行為人除了必須具有逃逸的客觀外在行為方式,同時還必須具有逃逸的故意,明知發生交通事故,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表明逃逸行為的心態只能是故意,如果僅僅具備離開現場的外部特征,而不存在逃逸的主觀故意,則不能認定為此處的“逃逸”。所以認定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為必須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把握。
1、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2、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綜合上面所說的,肇事逃逸不僅是道德好壞的行為,而且也是觸動了法律,這種行為是特別自私的,我國對于這一行為也是制定了嚴厲的處罰,只要發生此事,那么直接吊銷駕照還要處罰罰金,所以,承擔錯誤是我們每一個公民該做的,這樣才能被辯解。
肇事逃逸一定會拘留嗎,怎么處罰?
2020年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罪判刑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措施期間是否扣除年休假
2021-01-15女職工生育假期多少天
2021-02-06同居是否承擔對方債務
2021-02-20商標權轉讓程序是怎樣的,要多少錢
2020-12-24事故自行協商賠償協議
2020-12-16如何區分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與合伙財產的轉讓
2020-11-30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1-01-24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11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公司可以對孕婦的崗位隨便調整嗎
2020-11-21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發生車禍該如何申請保險理賠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