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為犯罪怎么判
一、概念
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直接規定,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簡單概括不作為犯罪,用六個字簡述就是應為、能為、不為。就其法律特征而言則具有隱蔽性、消極性、間接性和違法性等。
二、特征
(一)違反法律直接規定。是指《刑法》有直接規定的罪名,才構成犯罪,即罪刑法定原則:“法無規定不為罪”,嚴禁“類推”。以《刑法》確定罪名為準。
(二)負有法定義務。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具有作為義務而不作為的行為。
例如;母親拒絕嬰兒喂奶,造成嬰兒死亡的。屬于不作為犯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 【遺棄罪】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拒絕履行的行為。是指能夠有條件作為,而拒絕履行作為的行為。
《刑法》第四百四十五條 【戰時拒不救治傷病軍人罪】戰時在救護治療職位上,有條件救治而拒不救治危重傷病軍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傷病軍人重殘、死亡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要達到情節嚴重或情節惡劣的行為。
三、不純正不作為犯
所謂不純正不作為犯,是指行為人以不作為的形式實施的通常以作為形式實施的犯罪,例如以不作為形式實施的交通肇事后逃逸甚至放任更嚴重危害后果發生的間接故意殺人案件等。
在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學者眼中,對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認識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1)認為不純正不作為犯是行為人以不作為形式實施的通常以作為形式實施的犯罪。該觀點是我國目前的通說。
(2)認為以不作為的方式實現了法規中以作為形式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的犯罪叫不純正不作為犯。這種觀點是日本目前的通說。
(3)認為不實施法律期待的一定行為并因此而導致一定結果構成的犯罪叫不純正不作為犯。這種觀點目前是德國的通說。
不純正不作為犯是不作為犯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犯罪形態,其構成之復雜,再加之我國目前對于不純正不作為犯罪只是通過刑法理論予以確認,在現行刑法中并無相關明文規定,因此對不純正不作為犯的認定比較困難。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官員不作為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多了對于這種情況的話可以監督舉報,在舉報的時候建議匿名舉報,這樣子可以保護自己的身份,成功之后對方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而且被直接開除黨籍,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意思自治原則與民事主體平等原則的沖突
2021-03-18分公司設立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1知識產權相關的國際條約都有什么
2020-12-03沒收個人財產包括違法所得嗎
2020-12-09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保險條款分類有哪些
2021-01-24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辦照期間肇事,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08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新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2020-11-08保險代理人沒有資格證書從業違法嗎
2021-01-25回遷房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要交嗎
2021-03-02土地流轉合同范本內容
2020-12-07模擬拆遷是國家規定的嗎
2021-01-26拆遷補償方案應該具備哪些內容
2021-01-03成都拆遷安置房如何過戶
2020-12-30工廠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7廉租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07在南京拆遷安置房能出售嗎
2021-03-26宅基地房屋拆遷補償款能當做遺產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