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規定中過失犯罪有哪些
1、疏忽大意的過失: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前提是行為人能夠(應當)預見。應當預見的內容是:法定的危害結果。
2、過于自信的過失:已經預見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的心理狀態。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有認識的過失,而疏忽大意是無認識的過失。
3、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區別:相同:兩者都認識到危害結果發生的可能性,都不希望危害結果發生。區別:(意志上)間接故意放任危害結果發生,結果的發生符合行為人的意志,過于自信的過失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結果的發生違背了行為人的意志;(認識上)間的主觀上考慮避免結果的發生,客觀上也沒采取的措施;過于自信過失則考慮到可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用語上),一個是明知,一個是預見。
過失的認定:
1、認定疏忽大褐的過失應當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人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2、認定過于自信的過失:不能將合理的信賴認定為輕信能夠避免;不能將遵循了行為規則的行為認定為過于自信的過失。
犯罪故意的種類有哪些
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認識因素: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明知自已行為的內容與危害性質、明知會發生某種危害結果、某些犯罪還要求行為人認識到刑法規定的特定事實);意志因素:希望這種結果發生。
2、間接故意:放任。
3、間接故意與直接故意的區別:兩者的認識因素相同。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明知的可以是行為必然發生的危害結果也可以是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而間接的只能是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
4、間接故意的發生:一是行為人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的意圖而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二是行為人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危害結果的發生。
故意的認定:
1、要將犯罪故意與一般生活意義上的故意區別
2、要將犯罪故意與單純的認識或者單純的目的相區別
3、要將總同與分則的明知相區別
4、要將俁理推定與主觀臆斷相區別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過失犯罪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在過失犯罪當中具體又分為了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與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不同的情況下可能對行為人的處罰也是不同的。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房屋拆遷該怎么補償
2021-01-26商標權需要攤銷嗎
2021-01-16交通事故鑒定費是不是保險公司出的
2021-01-23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婚姻關系可以通過什么途徑解除
2021-01-28什么是婚姻自由權,哪些行為屬于破壞婚姻自由
2020-11-15怎樣申辦贍養協議公證
2020-11-26電子版的離職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婚前財產子女繼承公證書怎么立
2021-02-27家暴屬于治安案件嗎
2020-12-28口頭協議沒證據怎么辦
2021-02-21雇工經營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11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產權人年齡過大可以抵押房產嗎
2021-03-12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北京樓市調控細則15條正式出臺(全文)
2020-12-23企業地址變更員工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18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