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駕駛人員肇事逃逸必須扣車嗎?
依據我國相關交通法律法規的規定,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公安機關發現逃逸車輛的,可以對車輛進行扣留。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規定:
第44條 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發協查通報、向社會公告等方式要求協查、舉報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或者偵破線索。發出協查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告時,應當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實、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情況、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關情況。
第45條 接到協查通報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發現交通肇事逃逸車輛或者嫌疑車輛的,應當予以扣留,依法傳喚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與協查通報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時將有關情況通知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案發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辦理移交。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雖然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
以上就是駕駛人員肇事逃逸的具體認定情況,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處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詢交警部門并按照規定的程序處理,由于法律上明確規定了肇事逃逸方是會被認定為全責的,所以需要對相關損失進行賠償,并追究法律責任。
輕微肇事逃逸拘留多久,輕微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是全責嗎
酒駕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五根肋骨骨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是什么意思
2020-12-31私自捕殺野生動物如何處罰
2021-01-27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對P2P平臺有哪些影響
2021-01-12普通合伙企業的財產轉讓
2021-03-22股權質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09強制執行申請書范文及注意事項
2020-11-24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火災意外險如何賠償
2021-01-04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新車投保要注意什么
2021-02-15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保險單證的信息要素有哪些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