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義勇為被打法律上有何規定
依據我國民法總則的規定,因見義勇為被人打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的,受害人可以請求受益人給予一定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三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八十四條?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見義勇為行為怎么認定
見義勇為的法律構成要件。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分析,構成見義勇為行為至少需要下列四項法律要件:
1、見義勇為行為實施主體是自然人。所謂自然人是指與法人相對的社會公民個體的統稱。由于見義勇為行為是緊急情況下實施者根據主觀判斷后所采取的行為和行動,因此無論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者、具有完全政治權利者抑或剝奪政治權利者,都無關緊要。因此,只有將見義勇為的實施者定義為自然人,才能夠符合其法律特性。
2、見義勇為者必須實施了危難救助行為。所謂的危難救助行為是指當國家、集體、社會、公民個人財產及公民個人生命安全遭到威脅之時,行為人實施了旨在降低損失或威脅的行為,進而產生了相應后果的一切行為。這種行為一般都是在危險的情況下出現,并且伴有較強的風險性。
3、行為人并不具備法律約定的義務。所謂法律約定的義務是指行為人與救助對象之間存在法律規定的救助責任。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救助效果,但是存在與救助對象的法律約定,那么這種行為就不能夠算作見義勇為。換句話說,只有行為人的行為超越了法律約定的職責或不具備法律約定的救助義務以外,才能夠成為見義勇為。
4、行為人主觀存在維護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原則上說,見義勇為行為要求行為者必須在主觀上存在維護公共利益或降低公共危害的意愿,并且由此產生的行為,這種意愿必須帶有正義感,才符合見義勇為的標準。即使行為者的行為客觀上產生了上述結果,但是主觀上僅僅是出于維護自身利益,那么也不能構成見義勇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民法總則的規定,因見義勇為被人打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的,受害人可以請求受益人給予一定補償。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證行醫是否按照醫療事故處理
2021-02-16企業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是怎么辦
2021-03-16合伙企業財產范圍及性質
2020-12-10離婚時未予分割的房產,復婚后該如何認定?
2021-03-03獨資有限公司是否可以股權贈與
2020-12-05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交2000元贍養費父母能領多少
2021-01-30交通事故訴訟的有效時限
2020-11-23房子在訴訟當中可以抵押嗎
2020-12-10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保險公司為何無需承擔雇主責任
2021-01-24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出嫁女怒訴法院,依法追回拆遷補償款
2021-01-16荒山承包協議怎么寫
2020-12-26土地含有地上物可以出讓么
2020-11-08土地出讓金是收益金嗎
2021-02-13承包法對非法轉讓土地的規定的形式和處罰是什么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