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證駕駛交強險追償可以嗎?
2006年7月1日實施的國務院《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并有權向致害人追償:
(一)駕駛人未取得駕駛資格或者醉酒的;
(二)被保險機動車被盜搶期間肇事的;
(三)被保險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造成受害人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
由此可以得出,無證駕駛是保險公司的免責事由,免去的是“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對于受害人的人身損害不免責,所以無證駕駛撞死人交強險在人身損害的范圍內賠償。
二、無證駕駛撞死人交強險怎么賠償
(一)、賠償項目:
1、死亡傷殘賠償限額:是指被保險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人對每次保險事故所有受害人的死亡傷殘費用所承擔的最高賠償金額。死亡傷殘費用包括喪葬費、死亡補償費、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用、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護理費、康復費、交通費、被撫養人生活費、住宿費、誤工費,被保險人依照法院判決或者調解承擔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2、醫療費用賠償限額:是指被保險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人對每次保險事故所有受害人的醫療費用所承擔的最高賠償金額。醫療費用包括醫藥費、診療費、住院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合理的后續治療費、整容費、營養費。
(二)、賠償限額:
1、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有責任的賠償限額
(1)、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0,000元人民幣;
(2)、醫療費用賠償限額:10,000元人民幣;
2、機動車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
(1)、死亡傷殘賠償限額:11,000元人民幣;
(2)、醫療費用賠償限額:1,000元人民幣;
三、交強險理賠流程 ?
保險公司已經簡化了交強險理賠手續和流程、縮短了結案周期、完善了搶救費用墊付機制。車主在購買交強險時,注意記錄保險公司的理賠電話號碼。交強險申請理賠如涉及第三者傷亡或財產損失的道路交通事故,被保險人應先聯系120急救電話(如有人身傷亡),撥打110交警電話,并撥打保險公司的電話報案,配合保險公司查勘現場,可以根據情況要求保險公司支付或墊付搶救費。保險公司會告知被保險人或者受害人具體的賠償程序等有關事項。保險公司理賠受理后,有責方車輛的保險公司應進行查勘,對受害人的損失進行核定。保險公司收到賠償申請之日起1天內,書面告知需要提供的與賠償有關的證明和資料;自收到證明和資料之日起5日內,對是否屬于保險責任作出核定,并將結果通知被保險人。對不屬于保險責任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對屬于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達成賠償保險金的協議后10日內,賠付保險金
四、理賠需要注意的問題
1、隨車攜帶機動車輛《三證一單》的清晰復印件、即車主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和保險大單。
2、出險及時報案非常重要,尤其是重大事故。撥打保險公司報案電話時需要提供保單號碼、出險時間、地點、事故性質等基本情況。
3、臨時牌照車輛一般只辦理了短期交強保險,且有規定路線和時間,在規定以外的路線和時間發生的意外事故保險公司不承擔賠付責任。
4、車輛異地出險時,及時報保險公司,由出險地定損人員進行代查勘定損。賠付費用一般按出險地的行業標準估價,若有局部損壞回到投保地才發現的,這部分的修理費用保險公司可補定損賠償。
5、被保險人如果要委托修理廠辦理賠,或將事故賠償費直接劃給修理廠的,應親自簽訂授權委托書,并報保險公司備案。每次修理時,與修理廠簽訂質量合同,這樣才能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汽車交強險是什么意思,賠償范圍是什么
?交強險無責代賠適用條件包括哪些
?交強險標準保費是多少錢,交強險如何墊付搶救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措施什么意思
2021-01-01抵押擔保合同(樣本)
2020-12-20行政處罰法幾年未發現違法行為就無效
2020-12-18三方協議只有兩方簽字是否成立
2021-02-11農民工工資拖欠是否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1-03-08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06離婚協議中約定一方不負擔撫養費,離婚后子女能否起訴要求支付撫養費
2021-01-30主合同與擔保合同在效力上有什么關聯
2021-01-05免責條款怎么履行告知義務
2021-03-26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小產權房辦營業執照什么程序
2021-02-08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保險公司罰則中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1-01-31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意外險保額如何計算
2021-03-25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保險法解釋二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