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34年前,蔡某在一次集體勞動中意外失去了右臂,在不斷要求給予因公傷殘后生活費照顧未果后,蔡某一紙訴狀將村民委員會告上了法庭。
近日,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被告如東某村民委員會賠償原告蔡某因勞動受傷致殘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中的70%即124257元,并在原告蔡某提供安裝假肢有效票據后30日內賠償其中的70%,最多賠償6次。
1978年10月10日,原如東縣河口人民公社七大隊第6生產隊通知蔡某等社員到生產隊大場脫粒稻谷,當時剛滿16周歲的蔡某被分配在脫粒機前喂稻。干了整整一天之后,生產隊長要求晚上繼續作業。次日凌晨4時許,蔡某在操作時不慎將右臂連同稻稈一起卷進脫粒機內。由于傷勢嚴重,蔡某被送往醫院后,做了右臂截肢手術,生產隊付了全部醫療費用。
之后,生產隊每年按照同等勞力給蔡某記工分,作為其受傷失去勞動能力的損失補助。1982年,由于國家政策的調整,農村進行體制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蔡某享受的待遇卻因此無著落,改由當地民政部門每年給予其一定的困難補助,與原來的待遇相差很大,家庭生活陷入了困頓。在此期間,蔡某不間斷地向歷屆村民委員會負責人反映情況,要求給予因公傷殘后生活費照顧,但一直未得到實際解決。
今年3月21日,蔡某向如東縣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村民委員會賠償其因受傷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并申請對其傷殘等級、假肢配置進行司法鑒定或咨詢。
根據蔡某的申請,如東縣法院委托司法鑒定機構對蔡某的傷殘等級進行了鑒定,蔡某被評定為四級傷殘。據此,蔡某將訴訟請求明確為要求村民委員會賠償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安裝假肢費用、鑒定費等合計44萬余元。
法庭上,被告村民委員會辯稱,原告的訴請已超過法定訴訟時效,其損害賠償已在事故發生時得到處理,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院審理認為,蔡某所舉證據能夠證明其受傷的基本事實。損害后果發生時,當時的法律、民事政策對此沒有具體規定,應比照民法通則規定予以處理。本起損害事故中,生產隊在組織脫粒稻谷作業中,對高速運轉的作業機械可能產生的危險程度認識不足,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護意識,在強調人定勝天的年代,忽略了自然人的生理極限,導致蔡某在過于疲勞的情況下不慎被脫粒機軋傷失去右臂,應承擔主要民事責任。同時,蔡某在損害發生時已年滿十六周歲,并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來維持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可視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在參加具有一定危險的作業過程中,理應盡到高度注意義務,應對損害后果的發生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綜觀雙方對本起損害后果發生所起的作用,認定蔡某承擔30%的民事責任,村民委員會承擔70%的民事責任。
從蔡某行使訴訟請求權的法定時效上看,蔡某的損害事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實施前,當時我國“文革”結束不久,正處于撥亂反正、百業待興的特殊時期,民事立法尚不完善。雖然蔡某時至今日才提起賠償請求,已超過最長保護20年的法定訴訟時效。但此期間蔡某從不間斷地行使傷殘賠償權利,而村民委員會也沒有拒絕履行義務的明確表示。同時,在損害發生的年代,普通百姓對安裝假肢的概念幾乎沒有認知,因此其符合延長訴訟時效期間的條件,故對蔡某的賠償請求予以支持。
一審法院經審理作出判決,被告村委會賠償原告蔡某因勞動受傷致殘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中的70%即124257元,并在原告提供安裝假肢有效票據后30日內賠償費用的70%,最多賠償6次。
一審判決后,原、被告雙方均不服,向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認為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依法應予維持,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說法:
本案延長訴訟時效更符合立法本意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權利人由于客觀的障礙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不能行使請求權的,屬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特殊情況”。
據該案一審承辦法官陳*新介紹,本案中,雖然蔡某自權利被侵害的1978年10月11日起,至其2012年3月21日起訴時已經超過20年,但本案發生在民法通則實施前,當時我國民事立法不完善,正處于撥亂反正、百業待興的特殊年代,蔡某的損害又是處于當時我國社會特殊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的勞動關系中,因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使得蔡某無法繼續獲得經濟補償,但此間蔡某從未放棄此權利。同時,蔡某在當時作為普通百姓對安裝假肢又無從認知,此種情況法院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六十九條規定,延長此案的訴訟時效,顯然符合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的立法本意。
相關法律知識: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人民法院對權利人的權利不再進行保護的制度。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屆滿后,義務人雖可拒絕履行其義務,權利人請求權的行使僅發生障礙,權利本身及請求權并不消滅。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后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理后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精神損害賠償的索賠如何確定
2020-11-21朋友圈海外代購假包怎么舉報
2021-03-06交通事故同等責任怎么賠償
2021-02-02撫養權變更有期限嗎
2021-02-23配偶不出面可以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12商業銀行阻礙相關機構檢查監督的要罰款嗎
2020-11-22中介方沒有告知要擔責嗎
2021-02-12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不適用一裁終局的勞動糾紛
2020-12-10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1-02-02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出租車全責拒賠應該怎么處理
2020-12-08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保險公估機構管理的通知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0-11-18山林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6受買人的成交價中包含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