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在工作中,特別是在有一定危險的工作中容易受傷。受傷之后,很多單位考慮的是如何趕快把職工打發走。而職工雖然不情愿,卻不知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采取糾纏、鬧事的方式,結果事越鬧越僵。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的擴大。工傷引起的糾紛也越來越多,層出不窮。
下面,就我作為律師多年來在辦理此類案件中的經驗和體會談一下:
一.工傷的認定
1.怎么才能被認定為工傷。
a.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可見,因工作引起的受傷、疾病,包括上下班途中受傷,都應該被認定為工傷。
b.除上述情形外,還有一些例外,雖然不是因工作引起,也可認定為工傷。
如: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2.什么情況下,不會被認定為工傷。
(一)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二)醉酒導致傷亡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認定工傷應該嚴格依據法律法規,不能斷章取義,有沖突時,要依據上位法高于下位法的原則及保護職工權益的原則進行。案例:王某無證駕駛自己的摩托車上班,行駛途中與馬某駕駛的汽車發生碰撞,致王某骨折。王某向縣勞保局申請工傷認定,勞保局接到申請后,依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在2000年12月14日作出的《關于無證駕駛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是否認定工傷問題的復函》有關“無證駕駛車輛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是違法行為……對于因無證駕駛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而造成負傷、致殘、死亡的,不應認定為工傷”的規定,從而認定王某系無證駕駛,不構成工傷。王某不服,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非工傷認定,重新作出工傷認定。
法院審理后認為,《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效力明顯高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復函的效力,王某無證駕駛自己的摩托車上下班的行為,雖然違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但并不屬于違反治安管理的違法行為,其在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到傷害,應當按工傷予以認定。
3.外派勞務人員的工傷從寬認定工傷保險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職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據前往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參加當地工傷保險,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中止;不能參加當地工傷保險的,其國內工傷保險關系不中止。外派勞務人員的工傷認定與國內有所不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鄭立本與青島市建筑安裝工程公司追索賠償金糾紛一案的復函》認為,外派人員鄭立本在國外因交通事故受傷,退休后仍應享受工傷待遇。原勞動部《關于外派勞務人員傷、殘、亡善后處理問題的復函》(勞險字〔1992〕16號)亦認為,外派勞務人員在國外發生傷、亡后,應按照因工傷亡對待。國外沒有賠償金的,按國內工傷保險待遇處理,所在單位應給予適當照顧。兩個復函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為保護“外派勞務人員”這一特殊群體的合法權益,對外派人員在國外發生傷殘、死亡的,均應認定為工傷,不強調“因工”要件。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之規定,“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是工傷保險立法目的之一,這兩個復函雖然在《工傷保險條例》之前,但其內容與《工傷保險條例》并不相悖,與當前以人為本,依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仍應參照執行。因此,外派勞務人員只要不具有《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工傷認定的除外情形,在國外發生的傷害都應視為工傷。
4.工傷認定時間。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5.工傷認定的受理部門。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
6.所需材料。(一)工傷認定申請表;(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二.工傷后應享受的待遇。
(一)未定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1.醫療費。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2.住院伙食補助費。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
3.交通、食宿費用。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準報銷。
4.康復性治療的費用。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性治療的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5.輔助器具費用。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
6.護理費。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并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7.工資福利。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二)定殘的,除享受1-7外,分三種情況對待:
1.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2.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3.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二)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工傷職工工傷復發,確認需要治療的,享受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規定的工傷待遇。
三種情況的區別:1-4級工傷保險基金“養”到退休,單位不得解除勞動關系。5-10級工傷保險基金只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6級單位要先考慮安排適當工作,否則要支付傷殘津貼。除本人提出外,單位不得解除勞動關系。解除時要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7-10級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單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但要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三)職工死亡的情況下。
1.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2.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上述待遇。
3.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四)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五)停止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1.喪失享受待遇條件的;
2.拒不接受勞動能力鑒定的;
3.拒絕治療的;
4.被判刑正在收監執行的。
三.誰繳工傷保險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為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
四.單位發生變化怎么辦
1.用人單位分立、合并、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原用人單位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承繼單位應當到當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登記。
2.用人單位實行承包經營的,工傷保險責任由職工勞動關系所在單位承擔。
3.職工被借調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但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
4.企業破產的,在破產清算時優先撥付依法應由單位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費用。
五.單位未給辦理工傷保險怎么辦1.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2.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六.索賠的法律程序
1.對勞動部門認定工傷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2.對單位的工傷待遇不服,可以提起勞動仲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改正違法行為適用于哪些情形
2021-01-08疫情期間開店需要準備什么
2020-11-15對舉報的答復能否復議
2020-11-30怎么撤銷無效婚姻
2020-11-26股權激勵授權日多長時間
2021-01-29商標近似判斷準則是什么
2020-11-11房屋私下立字據有效嗎
2021-02-27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入職體檢屬不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28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保險投保時需注意什么
2020-11-10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哪些條件
2021-01-13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出讓方可以解除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05土地出讓前要先完成拆遷嗎
2020-12-08口頭約定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協議有效嗎
2020-12-20什么是拆遷安置過渡期限
2020-11-30如何判斷拆遷補償是否合理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