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數罪并罰制度的思考
我國刑法第七十條規定:“判決宣告以后,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后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筆者在辦理一起販賣毒品案件時,發現上述規定使司法工作人員有點無所適從,關鍵問題就在于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中“發現”的主體究竟是誰,是專指人民法院?還是不僅包括人民法院,還應包括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
案情是這樣的:被告人林某2006年1月10日因為販賣毒品罪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法院經過審理后于3月9日作出了有罪判決,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在判決生效之后,4月初檢察機關又收到公安機關關于該人于2006年2月21日販賣毒品的起訴意見書,也就是說在判決宣告之前該人再次犯罪,而且在2月21日當天并已經被公安機關發現并立為刑事案件。檢察機關在審查該案時,對王某是否要適用數罪并罰以及應適用什么程序提起公訴的問題發生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發現”的主體只能是法院,認為對王某可以數罪并罰。理由是,前罪的判決宣告之后,法院才發現王某在判決宣告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符合第七十條的規定,應當按照一審程序提起公訴,由法院對后一個犯罪行為進行審判,并與前罪數罪并罰。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發現”的主體應當包括公、檢、法三家司法機關,對王某不應數罪并罰。理由是,前罪的判決宣告以前,作為刑事訴訟司法機關之一的公安機關已經發現了王某的犯罪行為,立案決定書就是依據,“發現”的時間并不是在判決宣告之后,故不符合第七十條的時間條件,應該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理該案。
第一種觀點的理論依據在于我國憲法規定,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獨立擁有審判權,數罪并罰是刑法賦予法院具體運用刑罰的一項措施,因此,數罪并罰的主體只能是法院。其次,通過對該條文中“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對這句話作結構分析,其主干是“發現罪”,“對罪作出判決”。我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因此,在我國只有法院才能“發現罪”,故刑法第七十條中“發現”的主體應該是法院,不包括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條件有哪些條件
2020-11-27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老字號受法律保護嗎
2020-12-10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有繼承權嗎
2021-01-16遺囑人如何自己寫遺囑,遺囑人如何找人代寫遺囑
2020-11-12公司被合并重簽合同有賠償嗎
2020-11-20遺產的分配配偶占多少
2021-03-17商場摔傷當時未舉報的隱患有哪些
2020-12-01房產證不滿三個月能辦抵押貸款嗎
2021-03-24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企業約定試用期有何限制
2021-01-09保險公司有哪些重點問題
2020-12-08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農村失地保險一次性交付需要多少錢
2021-03-03保險公司為何無需承擔雇主責任
2021-01-24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保險合同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變更
2021-01-08